13.(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题共5分。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此题提醒我们名篇中的非名句也可成为考查对象。如2003年“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平时要养成即学即背、抄背的习惯。只给一题目评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从04、05、06全国卷来看,课本是测试的重点,注重了明篇的测试。
五.(22分)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有表现力。
答案解析: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要注意答出两个问题。第一小题用“想”字的好处;第二小题要答出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意思对即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一个重要规则:理解作者的使用目的及使用的效果。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光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1)“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下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6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注意:一要答出所用手法,二要答出如何用这种手法,三要答出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注意抓关键词语“金色的光泽”、“强悍的铜色”。三点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理解并解释文中句子的技巧:①抓住句子的修饰语。句子的修饰、限定语,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②确认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和位置。地位可以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内筛选答案要点;位置不同作用不同。③抓相邻句。④分析修辞找本质。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6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力层级分别为B和E。首先要答出为什么是阴香,其次要答出“没有壮怀”所用的手法,再答出其中的含义。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与概括”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第一点4分,每答对一句给1分;第二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要抓主要内容①
农夫和我晒谷时的谈论、发现阳光的香味、阳光香味与别的香味对比;②作者对农夫这种生活的肯定。
六.(15分)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的“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①之所以 ② 因为 ③ 所以 ④ 也 ⑤ 尽管 ⑥ 但是
解析:考查是“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D。①②处是因果关系;③处与上句构成因果关系;①②;③处已经讲明了语言与音乐的关系,④处就应填“也”;⑤⑥之间为转折关系。答对①②处不给分;从答对第三处开始,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道题是今年高考最有新意的一道题目,可是在当今初中日渐淡化学生语法学习的今天,考生想要得高分极不容易。文章一共分了四句话,要分割,分割开来之后可以得出各个分句的关系,第一句,因果倒装;第二句,因果;第三句,并列;第四句,转折。了解清楚了这些,关联词就很好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