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移民 |
最近两天,Eva 的朋友圈又炸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上明确了几条信息,主要包括“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分班排座、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
可以看出来,这套组合拳的主要目的是不给孩子“分等级”“贴标签”,从而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出发点绝对是好的。有人说,这是教育公平的回归。但是,Eva 对于“不设重点班”其实有一个疑问:这种无差别一锅烩的教育方式,是真的公平吗?
Eva 知道,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其实也是有所谓“天才班”存在的。如果美宝爸妈要移民、美宝准备去美国读书的话(尤其是小学),Eva 建议大家最好事先了解一下。
海外华人口中的“天才班”,英文叫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简称GT班),源于Special Education特殊教育的要求。那么,特殊教育只为“天才儿童”存在么?
不是的!
特殊教育一般包括智力低下,残疾,学习障碍和智力超常。在美国,法律规定要为这些人提供特殊教育。
为什么“天才儿童”需要特殊教育呢?
因为GT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步发展,他们往往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发展较快。与普通的孩子不同,GT孩子有下面这些特殊需求:
-
渴望获得知识,希望更深入的钻研一个话题;
-
对自己设置高标准;
-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希望加入自己的创造;
-
倾向于长时间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
对任何事情都认真对待;
-
常常寻求与年龄不相称的兴趣爱好;
-
寻找具有相同思维方式的伙伴;
-
对于重复学过的内容会感到无聊。
GT孩子常常会具有过度激动特质,也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来自于他们的特殊需求。例如,他们可能会有以下的潜在问题:
-
事事追求完美,对于残缺往往不能忍受;
-
对于自己和别人都会设置过高标准;
-
会看起来很bossy,有些会表现得很多动;
-
比较顽固,拒绝被打扰和不习惯接受指令;
-
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拒绝非常敏感;
-
常常会问出令人尴尬或者不合时宜的问题;
-
在评价别人或者别人的观点时,常常给与指责;
-
常常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常常会打破常规;
-
会寻找自己的学习节奏。
《时代》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说:和我们想像的聪明孩子不用管刚好相反,智力超群的孩子(一般指IQ145以上,大概占学生人数的4%)也需要特殊教育。表现在和同龄孩子格格不入,进而觉得孤独、不入流,课堂上的东西太容易,没有挑战性,所以觉得非常无聊,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等等。所以大量的天才儿童因为童年时期得不到应有的特殊教育,长大以后碌碌无为,甚至变成了无法融入社会的怪人。
而所谓的“天才班”,应该是为适应这部分孩子的特殊教育需求而存在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美国怎么挑选出GT孩子?
那么,怎么判断出孩子是不是GT孩子,上不上“天才班”呢?没别的办法,美国也是通过考试挑选。
在美国,根据每个州政府和地区的经费状况,GT班的选拔制度有所不同。有些州(比如德州),在幼儿园就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去参加GT考试;而有些州(比如新泽西州的一些学区),只有到了3年级才可以通过老师推荐去参加GT考试。
美国的GT考试大致有三个体系,即CogAT、OLSAT、NNAT,是综合考察孩子们在语言、数量、非语言等项目上的认知能力的考试。其实,题型跟我们国内有些学校幼升小的测试有些类似。
有考试,也自然就催生了一些GT考前辅导班,导致GT考试的竞争相当激烈。
不过,Eva
觉得实在没必要。如果孩子不属于特别的GT孩子,就算通过不断刷题的办法取得了好成绩进入了GT班,可那里的教学方式也许根本就不适合他,何必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GT孩子学什么?
在美国,有的州会专门开设"天才班”,将天才学生们集中起来学习;有的州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单独把天才学生拉出来“开小灶“。那些经过选拔出来的学生每周抽出来由专门的老师讲课。
所谓的天才培养,内容其实五花八门。比如,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会被要求用计算机程序写一首自传体诗歌,七年级的学生要去一家汽车商店评估汽车,八年级则需建立模拟法庭,体验一个案件的审理程序。
而在有些学校,老师要么是给GT学生“学业加速”,也就是把比如应该读1年级的娃,安排读2年级的英文、3年级的数学;要么开点小灶,每周多给一两页纸的作业;要么是把一个年级的GT小朋友定期凑到一块儿做个项目,比如一起排个童话剧。家长可能腹诽孩子啥都没学到,但其实也算是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美国的GT项目并不只是为了机械地培养孩子在数学和英文这些课程上的学术表现,不在于超前学习,其意义一在于因材施教,二在于拓宽眼界。
我们再回过头看国内的“重点班”,有些可能名字叫“科技班”“实验班”等等,但大部分其实是加快学习进度,甚至要冲击竞赛和升学率的。这样做,更容易吸引好学生报考中学,也容易提高升学率。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快班”,教学模式简单,教学效果集中在应试上。教育部门取消这种“重点班”是好事,但我觉得,与之相应的,学校也应该开设不以升学为目的的类似“天才班”,以满足那部分真正GT孩子的学习需求,这样才是教育公平啊。
不过,也可能是 Eva 过于天真了,也许就算有这样的天才班,也会因为升学压力而慢慢地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