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四】美国幼儿园入园面试——赴美生子90天

标签:
赴美生子美国生孩子洛杉矶月子中心美国宝宝小绿妈 |
分类: 赴美生子90天的故事 |
按照幼儿园惯例,大宝在入学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跟教导主任和主班老师面谈一次。这个跟大宝北京的幼儿园的做法如出一辙。我个人觉得入学面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主班老师和家长增进了解,更好得帮助孩子迈好入园的第一步。
观察孩子:
在做入学面谈之前,家长需要填写一堆表格,确保家长了解了学校的一般规定,也让家长填写孩子的一些情况,让老师能从这些资料更快得了解孩子。这堆表格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长有权力随时进入园区,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班里的状态。每个教室有一个观察室,家长可以走进观察室去观察孩子和老师,但是这个观察室对于孩子来说是个秘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地方。以下这个图片里,左边墙上的那面大镜子,就是观察室的所在。这个设计实在是太巧妙和贴心了,孩子以为那里只是一面镜子,其实背后家长可以打开一扇竹叶窗,可以很清晰得透过玻璃看到孩子。这是一个单方向的窗口。
想想在北京时,有时候想看看自己家孩子在园里的状态,还要扮演成狗仔队的模样,站在幼儿园墙外的大树底下,偷窥。既不能让自己家孩子知道,也不能让老师看到,因为老师看到后直接电话批评家长的,认为家长太过于焦虑,并且这种焦虑会负面影响到孩子。

可看看人家老美做得多好!父母是有权力随时走进幼儿园,随时观察自己的孩子和老师的状态的。人家也不用摄影头。而这种透明,一定程度上反而帮助建立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良性的循环。
如厕训练:
另外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资料里面要填写孩子是否接受过如厕训练,她表达要尿尿是用什么语言?她每天大便规律吗,通常是在什么时间段,表达要大便是用什么语言?然后就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的个性是什么?孩子需要哪方面的帮助?这些都是很细节的信息,但对于幼儿园的老师,却是最重要需要了解孩子的地方。
大宝性格描述:
在写到大宝的个性是什么时,我是想了很久的。其实我平时也算是关心孩子的妈妈了,经常是给老师写周报汇报孩子在家状态时,写好多页的那种。但要我总结孩子的个性时,我还是犹豫了。大宝平时跟我相处很多,但我对她的“观察”少,对她的“希望”多。即我总是希望她成为我想要的孩子的模样。却很少去顺应得了解观察她本来的个性。斟酌再三,我写了以下的特点:乐观、开朗、外向,需要及时得到老师的鼓励,来获得认可和自信,对新环境的适应可能需要时间。
做好了这些资料功课之后,今天下午三点,我又来到了幼儿园。这是幼儿园门口接待处的样子。
幼儿园管理规定:
教导主任的面谈,主要是跟我交流园方的一些管理规定,并跟我强调了合同上的一些条款。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园方规定,每天入园、放学接园,都要在门口的电脑上Check in 和Check out,父母需要直接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并在教室里的每日签到表上,再次Sign in 和Sign out,这里的交接作用一个是用于孩子考勤,另外一个是关于孩子监护权的交接。如果忘记任何一个流程,每次每日将被罚款5美金。
老师的面谈,主要是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询问家长是否有跟老师需要单独交待的地方。我印象深刻的是,园方规定孩子周一到周五都必须穿校服,校服是指定的款式,需要到指定的品牌店购买或者网购。孩子的鞋子、午睡的被单和盖被,都不能有闪亮的图案、字母,鞋子的颜色尽量是单一的,偏黑色和蓝色,因为这样跟校服比较搭配。不能有公主、爱莎等图案。我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因为我家大宝就特别喜欢一切闪亮的服饰、鞋子,一切有公主、爱莎等图案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干扰,在学校,容易造成孩子攀比,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些物品上,却不能专注得去工作,去发展自己。这一点,北京的幼儿园没有坚持得很彻底,而这家美国幼儿园却做到了。

另外我询问,孩子刚入园,是否可以带安慰物,例如毛绒玩具等。老师说,最好不要。她理解孩子进入新环境,会有焦虑和紧张,但是相信家长只要心态放松,孩子会接受到家长的状态,也会认为上幼儿园是比较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也会很快适应。我问老师,在英语口语方面,孩子必须会表达哪些情景下的需求?老师说,大概也只需要早上会跟老师打招呼
Good morning,会表达想要上厕所I wanna Pee-pee,会表达想要喝水I want
water,就可以了。其它的情景,孩子是能通过身体语言理解和表达的。
大宝在来美国之前,在北京上过外教口语课大概32次课,一次课1个小时,纯启蒙性质的。平时我也给大宝读读英语绘本。她有零星的词汇量。这对她来美国上幼儿园是有帮助的。当初我一决定来美国生二宝,就做好了准备,可能让大宝上这里的幼儿园。因此,外教课报名的还算及时。现在看来还是蛮理智的决定。
入学面谈进行得很顺利,就看大宝下周一的表现了。说实话,我内心还是蛮焦虑和忐忑的,大宝会不会哭着闹着不肯去呢……
观察孩子:
在做入学面谈之前,家长需要填写一堆表格,确保家长了解了学校的一般规定,也让家长填写孩子的一些情况,让老师能从这些资料更快得了解孩子。这堆表格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长有权力随时进入园区,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班里的状态。每个教室有一个观察室,家长可以走进观察室去观察孩子和老师,但是这个观察室对于孩子来说是个秘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地方。以下这个图片里,左边墙上的那面大镜子,就是观察室的所在。这个设计实在是太巧妙和贴心了,孩子以为那里只是一面镜子,其实背后家长可以打开一扇竹叶窗,可以很清晰得透过玻璃看到孩子。这是一个单方向的窗口。
想想在北京时,有时候想看看自己家孩子在园里的状态,还要扮演成狗仔队的模样,站在幼儿园墙外的大树底下,偷窥。既不能让自己家孩子知道,也不能让老师看到,因为老师看到后直接电话批评家长的,认为家长太过于焦虑,并且这种焦虑会负面影响到孩子。

可看看人家老美做得多好!父母是有权力随时走进幼儿园,随时观察自己的孩子和老师的状态的。人家也不用摄影头。而这种透明,一定程度上反而帮助建立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良性的循环。
如厕训练:
另外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资料里面要填写孩子是否接受过如厕训练,她表达要尿尿是用什么语言?她每天大便规律吗,通常是在什么时间段,表达要大便是用什么语言?然后就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的个性是什么?孩子需要哪方面的帮助?这些都是很细节的信息,但对于幼儿园的老师,却是最重要需要了解孩子的地方。
大宝性格描述:
在写到大宝的个性是什么时,我是想了很久的。其实我平时也算是关心孩子的妈妈了,经常是给老师写周报汇报孩子在家状态时,写好多页的那种。但要我总结孩子的个性时,我还是犹豫了。大宝平时跟我相处很多,但我对她的“观察”少,对她的“希望”多。即我总是希望她成为我想要的孩子的模样。却很少去顺应得了解观察她本来的个性。斟酌再三,我写了以下的特点:乐观、开朗、外向,需要及时得到老师的鼓励,来获得认可和自信,对新环境的适应可能需要时间。
做好了这些资料功课之后,今天下午三点,我又来到了幼儿园。这是幼儿园门口接待处的样子。
幼儿园管理规定:
教导主任的面谈,主要是跟我交流园方的一些管理规定,并跟我强调了合同上的一些条款。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园方规定,每天入园、放学接园,都要在门口的电脑上Check in 和Check out,父母需要直接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并在教室里的每日签到表上,再次Sign in 和Sign out,这里的交接作用一个是用于孩子考勤,另外一个是关于孩子监护权的交接。如果忘记任何一个流程,每次每日将被罚款5美金。
老师的面谈,主要是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询问家长是否有跟老师需要单独交待的地方。我印象深刻的是,园方规定孩子周一到周五都必须穿校服,校服是指定的款式,需要到指定的品牌店购买或者网购。孩子的鞋子、午睡的被单和盖被,都不能有闪亮的图案、字母,鞋子的颜色尽量是单一的,偏黑色和蓝色,因为这样跟校服比较搭配。不能有公主、爱莎等图案。我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因为我家大宝就特别喜欢一切闪亮的服饰、鞋子,一切有公主、爱莎等图案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干扰,在学校,容易造成孩子攀比,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些物品上,却不能专注得去工作,去发展自己。这一点,北京的幼儿园没有坚持得很彻底,而这家美国幼儿园却做到了。

另外我询问,孩子刚入园,是否可以带安慰物,例如毛绒玩具等。老师说,最好不要。她理解孩子进入新环境,会有焦虑和紧张,但是相信家长只要心态放松,孩子会接受到家长的状态,也会认为上幼儿园是比较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也会很快适应。我问老师,在英语口语方面,孩子必须会表达哪些情景下的需求?老师说,大概也只需要早上会跟老师打招呼
大宝在来美国之前,在北京上过外教口语课大概32次课,一次课1个小时,纯启蒙性质的。平时我也给大宝读读英语绘本。她有零星的词汇量。这对她来美国上幼儿园是有帮助的。当初我一决定来美国生二宝,就做好了准备,可能让大宝上这里的幼儿园。因此,外教课报名的还算及时。现在看来还是蛮理智的决定。
入学面谈进行得很顺利,就看大宝下周一的表现了。说实话,我内心还是蛮焦虑和忐忑的,大宝会不会哭着闹着不肯去呢……
(注:本篇为美宝妈妈《赴美90天连载》第二十四篇,文章写自2015年。文章描述信息,现已有所修改。如若有任何关于赴美生子的疑问可以添加我们专业顾问的VX:18611557868
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