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的微博中的六个心理投射测试
心理投射测试,是心理健康测量理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投射技术在人格测量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该术语由弗兰克(L.
K. 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的。
投射测试的具体做法是:向被试呈现一定的刺激材料(一般是没有明确意义的材料),让被试加以解释和组织:第一,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有其原因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不是偶然发生的;第二,这些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者情境,但是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结构、过去的经验、对将来的期望,也就是他整个的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去。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
图片一:这是一个有趣的实物,是我从一个小商店得到的。商店主人认出了我,我表示希望得到它在我的工作室用,他便爽然送给了我。之所以想得到,是因为它基本是一个固体的“房树人心理投射测试”。个体对它的解释基本包含了安全感、情感、积极心理、消极心理等几大方面的内容。这个固体,是正面的心理内容,如果被试解释的也是正面的东西——诸如生命力、笑脸、阳光、温暖、安心、有趣等等,
那么,心态就是好的;相反,如果对于正面的东西做出了相反的解释,就说明,心态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图片二:这是一个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当事人的“房树人心理投射测试”。被试显然是有问题的,他在安全感不足、幸福感缺失、人格障碍等方面显现了问题。
图片三:这是一对恋人的关系自画像。左侧是男人的,右侧是女人的。左侧的图片显示:在他的内心中,是想和恋人亲近的,但是,他严重缺乏自信,心思细腻而混乱。女人则把男人放在中央,显得很重视,但是,倾斜的身体、幼稚的样态,都表示出女人对男人的纠结与不信任,女人认为男人是细腻、敏感、无力、挑剔和严重自卑的。女人认为自己很完美,但是,完美是建立在自己的忍让上,女人认为自己负担了许多不该负担的东西。想继续承载这份爱情,但是又想逃离这份辛苦。
图片四:这是芭比娃娃的帽架子,但是,它身上有“伤”。如何解释这个女人?如果是女人解释:表明了自我认知与评价,或积极或消极;如果是男人解释:投射了他对女人的看法,尤其是对目前和他很亲近的女人的看法。
图片五:这是著名画家的作品。看到一幅图片,尤其是这种较为复杂的图片,我们如何解释它?其实,就“等于”如何解释了自己——自己对人生、生命、生活、爱情、人、城市、现在、未来等等方面的看法。无论怎样解释,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的区别,个体是快乐的,解释就是快乐的;个体是悲哀的,解释就是悲哀的;个体是思绪复杂的,解释就是复杂的;个体是头脑空空的,解释便是苍白的;个体是好色的,解释也是好色的等等。
图片六:这是我在一档节目中,节目的参与者——“漂亮宝贝”中的一个女孩画的的自画像。图片显示:女孩子爱美、好打扮、注重外貌;观察细腻、什么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活得有些累;对两性关系持开放态度;对爱情十分甚至是万分憧憬,通过美丽的脸儿换得一切比干出一切的心要大得多得多;性格较为开朗;头脑较为空泛;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注:六个测试,是经过被试认同以及在我的工作室得到人格样本反复验证的,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仅供参考。之所以为此,谨是分享和交流。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图片四

图片五

图片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