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建一心灵沙龙
王建一心灵沙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98,347
  • 关注人气:21,6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倦怠随年龄阶段各有不同

(2008-09-09 10:37:17)
标签:

职业倦怠

职场热门话题

教育

分类: 职场心理

职业倦怠随年龄阶段各有不同职业倦怠随年龄阶段各有不同

接受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记者采访

    ——职业倦怠随年龄阶段各有不同

 

你是否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太繁琐、太无聊,有种特郁闷的感觉,或者有种自己无法胜任的感觉,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很想通过跳槽、转行来改变现状?

 

秋季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很多职场人士总会借机挪挪窝,换换环境,伸展一下拳脚。其实很多人跳槽并不是因为薪水不高,而是因为工作已经没有激情了,就像一潭死水,或者是对工作失去了信心。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4月底出炉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也有数据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职场上的通病,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广……

 

25~35岁:主动寻找兴奋点

 

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一般都是刚入职场不久,不知道如何与同年龄同事相处,如何与资深同事合作,如何与领导相处……屡屡受挫后,他们觉得要应付这些东西太难了,所以渐渐地出现倦怠。

 

案例:小李才23岁,毕业后在父亲的帮忙下被分到新华书店工作。虽然刚参加工作,但工资就有3000多元,同学和朋友都很羡慕小李。然而一年后,他就厌倦了现在的工作,想辞职,原因是每天都在搬书、打扫卫生等等。刚开始他对这些繁琐、重复的工作很有兴趣,很有干劲,而且对于进入职场很兴奋。慢慢地他发现,不仅工作单调、乏味,而且资历老的员工会训他,顾客有时候还会与他发生争执,时间一长,当初的工作热情就荡然无存,别人羡慕的工作是如此窝囊,感觉自己没有出头之日,于是萌发了离职的念头。

 

王建一分析:小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欠缺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一个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丧失,认为工作失去了挑战性,而简单、重复的工作确实很容易让人厌倦,缺乏兴奋点。

 

王建一提出解决方案:小李不防进行合理化比较,人的心理优势是比较出来的,如果进行非合理化的比较,就会越比越失落。不要跟你周边的老员工比较,而应该去跟你的同龄人比,看看有没有人可以刚工作就拿3000多元?答案肯定是极少。这样心理优势出来了,一旦你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乏味感觉的时候,多往这方面想想,就很容易找到工作的兴奋点,才能保持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享受工作的乐趣。

 

关键词:多与同龄人比较

 

35~45岁:积极突破,创造黄金期

 

35~45岁这个年龄段主要存在的是职场发展的问题,特别对于男性而言,这个时期是男人在职场上发展的一个黄金期。

 

如果您想在职场上有所突破,首先要确立职业方向,此后还有提升的问题,也称为职业开拓。35~45岁是职业上是突飞猛进的十年,然而有不少人,在这个阶段会因某种突发事件使职业出现瓶颈,从而产生倦怠,如何及时调整心理,是非常关键的。

 

案例:今年43岁的大张在35岁的时候跳槽到了一家外企,成为了一个主管,刚开始的时候干得很好,出国学习、业务拓展、职位提升等等,可谓是春风得意,自己为此也很兴奋,干劲十足。但是到了今年,公司在华业务一下子萎缩了,大张在收入、职位、业务量等方面猛然间都下降了几个档次。大张就产生了职业抑郁和倦怠。

 

王建一分析:大张跳槽后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赏识,事业可谓是顺风顺水,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但是当工作突然出现了低谷后,他发觉找不到了方向。这种类型的职业倦怠,就是突然碰到了职业瓶颈,很容易让人陷入进那个小孔里了,自己感到看不见天了。

 

王建一提出解决方案:大张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种是跳槽,趁着自己还处于黄金期,不妨再试试别的单位,也许会打开另外一片天空。第二种选择是继续留守,不妨先做个横向比较,看看现在自己的收入、地位在同龄处于何种位置,比较后,自己还可以接受,那就留下来,调整心态。

 

关键词:权衡利弊求突破

 

45~55岁:为事业画上完美结局

 

45~55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事业平稳或者可以说是事业保守期,是守江山,因为此时工作压力变小了,人的心情也趋于平和。

 

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保住我目前的饭碗,平安地过度到领取退休金的那天就可以了。但是常年重复的工作,会让他们对工作很厌倦,有时候只是应付或者敷衍,只想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完,不出错就行。

 

案例:55岁老刘快退休了,现在满脑子都在想退休生活怎么过,工作都显得心不在焉,工作时别人让他重复一次做得更好,他总是说“干了一辈子了,好不好都一样了,差不多就行了。”

 

王建一分析:这个年龄的人已经快退休了,长期的重复工作已经让他们没有工作激情了,工作也不是他们生存的必需品,所以他们每天对工作的要求都不会很高,只是一种最简单的责任。

 

王建一提出解决方案:在临近退休的前三年,这个阶段主要是个认知的问题。要从高层面上认识到这是职场历程的一个必须过程,有起点就会有终点。然后,要想清楚如何完成这个历程,尽量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美的句号,如果此时因为敷衍了事,导致工作差错,可就得不偿失了。

 

关键词:善始善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