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职场”——家长要跟着孩子变

标签:
孩子步入职场很多家长却依然围着孩子转教育 |
分类: 职场心理 |
(家长陪孩子应聘的现象很普遍)
从“学校”到“职场”——家长要跟着孩子变
案例一:丽丽刚走出学校踏入职场,她觉得无论什么事对她来说都该不会太难,她信奉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通过。她顺利进入一家旅游公司,但工作并非她想象得那么简单。一次带团后,由于知识的欠缺和讲解的不到位,最终引来客人的投诉。这一挫折使她信心大减,甚至一度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她不断地向父母抱怨,父母以理解的态度对待她,使得她没有放弃,在父母的鼓励帮助下,她渐渐懂得了这些是成长过程中应受的挫折,由此她不断改进,成熟得很快。她的妈妈总是对她说:“你是个有能力的孩子,这点困难是影响不到你的。”正是因为有父母的鼓励,她变得很努力,她明白只有知识丰富了,讲解才能到位,所以她无论在哪里都会捧着一本导游讲解书,熟悉各个景点的介绍。在接下来的带团过程中,她尝试着将所学的东西化为生动的讲解,她逐渐得到了游客们的认可,重新找回了自信。慢慢地,她可以较为轻松地带团了。虽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此时的她已能坦然面对。
案例二:芹芹也是学旅游专业的,第一份工作实习期是在一家宾馆客房部工作,工作很简单——换床单、擦桌子、刷马桶等。她叫苦连天,回家后和父母抱怨。妈妈给人力资源部打来电话,“我们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我也不叫她做,擦马桶孩子怎么能吃这个苦呢?你们要重新给她安排份工作。”结果,这家公司解聘了芹芹。
之后,芹芹的妈妈给她找了份旅游公司工作,开始芹芹也只是做些跑腿工作,后来有机会带了一次老人团,她发现要千叮咛万嘱咐游客,要不厌其烦地点人数,要应对不同的客人,她觉得好累。仅此一次,她就认为她不具备做导游的责任心,她不适合这份工作,她又打起了退堂鼓。
芹芹妈妈后来又帮她找到某家技术公司做文员工作,不知道这次她是否可以干得长久?
丽丽和芹芹同是职场新人,但两个人的态度不一样,父母的做法不一样,两个人的职场之路结果也大相径庭。丽丽自己和父母对她的未来抱有足够的信心,遇到挫折能够正确对待,所以,旅游公司的工作从不顺变到了顺利,初涉职场,有了好成绩。
相反,同样旅游专业背景的芹芹,却缺乏吃苦精神和进取意识,一遇到困难就退却,父母也没有正确引导,只是一味地帮助孩子转换工作。最不应该的是:妈妈居然亲自打电话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就像家长找老师一样,表面上是帮助孩子应对职场,实际上,是拿已经就业的孩子当学校学生。孩子初涉职场,流露出畏难情绪时,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家长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明白社会生存的现实性,让孩子明白学校和职场的不同,要现身说法,而不能无原则附和孩子,该管的管,不该插手的一定少插手,那样对孩子的成长只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就像芹芹一样,三天两头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