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建一心灵沙龙
王建一心灵沙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65
  • 关注人气:21,6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巢老人”跳楼敲起心理预警

(2008-01-07 20:03:28)
标签:

人到中年

压力很大

孝敬父母

天经地义

情感

分类: 心理知识
“空巢老人”跳楼敲起心理预警 

         “空巢老人”跳楼敲起心理预警

               (应中国社会报【社会心理】约稿)

    1月5日上午9时20分左右,北京一位80岁的失明老太太从4层楼上跳下,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门买菜归来的保姆见状,抱着老人痛哭不已。据保姆说,这两天因为她准备要回家过春节,老人不让走,前天晚上还为这事哭了,没想到昨天一早就发生了悲剧。“如果我知道老人会这样,我就算再放弃一次回家过节,也愿意……”这个事件,再一次为人们敲起了警钟: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家庭的含义就是老年人身边缺少监护人,他们与家人及社会之间的信息发生了“断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在行动上越来越不便,对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其心理脆弱度亦随之越来越高,俗话说“老小孩”——他们越来越像儿童,需要家人的帮助,换句话说,他们越来越需要监护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表现出害怕孤独、感情脆弱等心理现象。老年人多有孤独感,孤独感里一般包含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孤寂焦虑,行为退缩,很多老人甚至离群寡居,很少与社会交往。
    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现象多发生在夫妻晚年,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的惟一性,造成子女离家的时间提前了(当然不是绝对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的家庭纽带感突然断裂,心理难于承受——自我价值感所剩无几。尤其再发生一方早逝,空巢综合征便迫近很多独身老年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是空巢老人的普遍心态。空巢老人很多都出现抑郁症状,老年抑郁症是心理疾病高发的种类,严重的还会引起老年精神障碍。单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们发现已时隔多日的事例,时有发生。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我认为有如下几个:一是人老了,很难找到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二是常年累积的生活惯性,使得老年人适应独身生活很难;三是曾经对儿女的依赖感太强,导致独身生活后的虚空感;四是没有个人调剂孤独生活的爱好与本领;五是人际交往圈子在空巢之前没有建立,独身之后不能获得社会网络、朋友圈子的支持;六是个人性格使然,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偏执现象,使得年轻人不愿意与之接触。当然,还会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个人认为有如上六个。
    就拿跳楼的这位老人来说:她听说小保姆要回老家,便产生了绝命的念头,这与上述六点原因似乎都有关联。
    那么,如何应对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四项工作可做:
    1.赢得孩子的积极参与。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子女忙于工作、家庭(尤其是自己的小家庭),很难抽出太多时间陪伴老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子女出国留学、工作,很难经常回国照顾老人。因此,有的人就用钱来照顾老人——资助请保姆,代替自己尽义务。这样做的确是无奈之举,可以理解同情,但是,我要说的是,再忙,也要尽量常回家看看,否则,发生空巢老人跳楼等问题,子女会因此落下心病——终生自责和遗憾,到那时,后悔就迟了。
    2.老人要有集体养老的观念。良好的养老院应该是老人考虑的养老之地。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而失落来自于不想自己独立生活的心理原因。现在的多数老年人,基本上都比较传统,过去为子女付出了许多精力、金钱,事业甚至为此受到一定影响,有些还为自己的第三代作出贡献。因此,他们有求得补偿的心理:我过去为你,那么你现在也要为我,非常希望得到子女的回报,最好能陪伴身旁——自己孩子总比外人(保姆)强,是很多老人的心态。一旦孩子满足不了自己的心愿,就会心理失落。因此,老人要有集体养老的观念,就像小孩子上幼儿园一样,老年人应该自主选择集体养老,看到集体养老的好处。
   3.培养自己的个人爱好。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心脑血管疾病、胃、肝脏疾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各种疾病开始侵袭老人,但是,老人不能就此认为:我不能爱好什么了,因为我身体不行了。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会加速病情的恶化。简单的、符合老年人心理的爱好还是可以有的:聊天、听广播、打牌、晒太阳、看电视、听音乐等等,都会有助于老年人改善心情和病情。
    4.积极预防老年抑郁症。子女或保姆、邻里等,一旦发现老人患有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有严重的抑郁、失眠及多种躯体化症状或有自杀观念,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