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同学“罢唱”始末(一):话说兴趣班
(2008-11-19 13:07:08)
标签:
兴趣班音乐孩子育儿 |
分类: 小好好的成长日记 |
话说年初我给好好报了一个音乐班。可能有些朋友要说了,你不是提倡“散养”么,怎么也给孩子报班?!
好好同学从小超级喜欢音乐。刚出生两个月那会儿,哭的时候,只要一给她看一个会唱歌的小狗玩具,立刻就眉开眼笑;后来能站起来了,听到音乐就跟着节奏扭PP;再大一点,对任何有曲调的都不放过,凡给她唱过或她听过的歌,很快就能学会,还常自己编点小曲儿哼着。我和她爹都没音乐细胞,平时提供最多的音乐环境是开车时播放流行歌曲。某次大胡子在网上下载了韩国某歌星载歌载舞的MTV,被好好看到,立刻学得惟妙惟肖。于是俺常常心有愧疚滴想,如果这算是好好的先天潜质的话,估计就要被她爹妈给埋没了。
去年冬天,我们和兔子阿姨家的小美女多多一起去香港迪士尼的时候,听兔子阿姨说多多在上海正在上一个国际音乐机构办的音乐班,感觉还不错。后来我们一起看迪士尼舞台剧演出,多多听到一个曲子就很专业滴说,“这是胡桃夹子里面的音乐,我们在音乐班上听过的。”搞得俺们超级崇拜。
回北京后一忙起来,我就忘了这事。今年年初的某天,突然接到那个音乐机构群发的广告短信,才知道在北京也有这个品牌的音乐班,就带好好去试听了一次。好好喜欢那里的歌曲和音乐,也喜欢那些游戏和互动。因为课程的内容不是简单教孩子弹奏乐器,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设计了歌曲、音乐游戏、音乐情景故事、小舞蹈和韵律操什么的,让孩子边玩边理解音乐。我感觉还不错,就报了名,从此开始了每个周日奔波一次的兴趣班生涯。
要说起好好“罢唱”事件,还要继续描述一下这个音乐班的情况作为铺垫。
该音乐机构的背后是一家专门生产乐器的国际厂商,这个音乐教育在全球搞了一些年头,虽然俺是外行,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音乐课在内容设计上确实是不错的。
但是,上了几次课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这里的授课老师一水儿是年轻貌美的漂亮姐姐,虽然都是音乐专业出身的,但是在与孩子互动方面,却不是那么到位,显得比较生硬和模式化。我想,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们太年轻、接触孩子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每节课时间比较短,内容却安排得非常满,老师急于进行下一个环节,没有时间让孩子们充分表达想法。
好好一开始很热衷于与老师互动,老师说什么她都赶快搭腔,但是,她说的答案时常不符合老师的期待。比如,听着一段情景音乐,老师问孩子们:“嘟嘟号(一辆小汽车)坏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好好马上大声说:“送到修理厂去修!”可是老师不理会。另一个孩子说:“推车!”这是符合教材内容的答案,老师立刻眉开眼笑地说:“对啦!我们一起来推车!”只听好好在下面嘟囔着:“送到修理厂为什么不行啊?!”可是老师已经在带着大家随音乐做推车的动作了。类似的事情出现次数多了,好好就有些沮丧,我只好劝她,老师比较忙,不能一一答复小朋友。但是从此以后,好好就不太愿意和老师做互动了,老师问什么,她要么爱答不理的,要么就反着来,比如,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好不好?”孩子们一起回答“好~~”只有好好大声说:“不好!~~”
此外,这个课还有一个让我头疼的地方,就是对课堂纪律的要求,相比这个年龄阶段,我觉得是过于严格了:要求小朋友都要跟着老师做动作、唱歌时手背好、不能随便讲话、键盘游戏时要统一听指挥,不能随便弄出声响,等等。对于好好这么大的孩子,坚持个5分钟、10分钟的还行,时间长了就没那么老实了。老师倒是很和颜悦色的,但是会对不守纪律的小朋友说:“这样做老师和爸爸妈妈可不喜欢哟。”或者:“XXX,你再这样,就关掉电源不让你弹琴了。”
不过,好好虽然课堂纪律不怎么样,但是老师一般不说她,可能是因为她面对老师的“批评”,往往会当即提出质疑,或者干脆说“真是不开心!”那声音很大,估计老师为了确保课堂进度,所以轻易不敢“招惹”她。
长此以往,班上就分出了两类孩子,一类是守纪律的、愿意大声跟着老师唱歌的、回答问题总能符合老师期待的,经常会受到老师表扬,还会被老师邀请给大家做示范;另一类就是不守纪律的、不配合老师的、不积极回答问题的...,经常会被老师说:“XXX,你下次要努力哦!”好好呢,似乎介于二者之间,因为老师一般不说她,但是她也没得到啥表扬。
对于这种和“贴标签”没啥本质区别的做法,我实在有些受不了。于是不太想继续上这个课了,和好好商量,咱们是不是不去了?出乎我的意料,好好态度非常坚决地表示要继续上这个课。说实话,课上的那些歌曲、音乐故事和韵律操,确实非常吸引她,尽管看上去她上课时没认真听,其实,每一个环节她都记得很清楚。即使前面说的那些事情让她感到不开心,可还是执着地要坚持下去。难道,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罗里罗嗦地写了这么多,竟还没写到罢唱那段,只好另起一篇了,未完待续,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