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的博文里介绍了陕州地坑院的基本情况,对地坑院的特色有了了解,但在游览地坑院时,脑海里始终揣着一个疑问,那就是对于这样一个下沉式的院落中,遇到下大雨会怎样呢?会不会被水淹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询问了当地的老乡,也在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才恍然大悟。窑洞的居住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像这样一个下沉式的窑洞院落,经过数百年沿袭和传承,其中藏着人们古老的智慧,其中必有一定道理。
地坑院的防水处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地面的水平线上,沿着坑口四周砌上一米多的围墙,叫“拦马墙”,主要目的一是防止地面上的小孩和一些圈养的家禽掉入坑院中,另一方面更为了能够防止雨水灌入坑院。
2、在坑院窑洞四周的立面上砌起一层砖墙,大约一腿多高,这在稳固地基的同时,更能防止雨水的冲刷,影响窑洞的地基。
3、在院落中央,采取下沉处理,使得中央地带低于窑洞地面的水平面,不至于雨水倒灌进窑洞里。
4、接下来就是防水的关键一步了,从图片可以看到每个院中都有一口井,也叫地窖或窨井。平日里都加盖这井盖,每当遇到大雨,就会打开井盖,让雨水流入井中,达到排水的目的。
那么有人会问,井下能有那么大吗?能盛下多少水呢?其实不用担心,这样的地坑院,土质基本都是黄土,渗水性比较强,很快会渗到下面去。不过呢,院中的居民通常会在井底铺上一厚层炉渣,等大量的雨水退去后,会沉淀下来一些水,再通过打井取水,做饭饮用,可见其中真是藏着古老的智慧。
本期所展示的地坑院,同样位于陕州地坑院区域,只是靠近边缘一带,大都裸露出黄土,是一座土坯地坑院,显得更为古老沧桑一些,下面来感受一下吧!
航拍陕州地坑院,规模可见一斑。
地坑院的入口
这就是一座土坯地坑院
地坑院拦马墙上的瓦片
从上边正面向下看地坑院,结构布局传统有致。
这一个地坑院,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布置成了太极主题,供游人参观。
地坑院中央的太极图
院中有一位老乡看守,专心的看着书,丝毫没有觉察到我的到来。
这口井,就是前边所提到的能够排水的窨井。
窨井平时都要盖着。
这是外围的一座破旧废弃的地坑院。
走出陕州地坑院,向北不远就是黄河岸了。
谢谢观赏,元宵快乐!
[心旅程]
2020年8月13日
自驾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
2021年2月25日
于太原整理发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