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武长城标志性建筑坍塌带给人的思考【摄影/撰文】

(2016-10-10 00:35:54)
标签:

长城修复

广武长城月亮门坍塌

广武古长城

新广武与旧广武

杂谈

分类: 【行摄札记】感悟方圆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上图 2009年拍摄)


    
国庆期间,正当人们沉浸在长假的休闲游玩之时,忽然惊闻山西广武长城段的标志性残存建筑“月亮门”坍塌了,深感震惊和遗憾,对于许多游览过此处的人们来说,感触会更深,这个曾经不知何年“形成”的“月亮门”早已是这段长城的最美标志了,它的破损残缺之状更赋予了它历史沧桑的无限美感,历史的厚重积淀也因此而“一门洞察”。
   

    官方称系夜间大风所致,先暂且不深挖坍塌的深层原因,近些年来在我国现存长城中坍塌现象也屡有发生,估计将来仍然还会遇到那么对于老祖宗留下的这段长长的遗产,它的“破损与保护”命题也始终会成为现实问题。此门一倒,必然会引生许多后续讨论的课题,如何修复?如何保护?如何能呈现出更有价值的历史遗迹?

                             “轻描淡写”与“过度修复”
 

 就在最近些年,山西省文物局拨款设专人保护和管理,一些地区的古长城、以及围绕着古长城周围的古城、古村陆续得到修复,有的对损毁不严重的进行了加固,有的进行了局部复原,有的对损毁严重的更是原址再造……总会让人感到新旧分明,往往是恢弘气势出来了,但历史沧桑的痕迹却没了,这也正是在对历史遗迹和文物修复问题上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从学着余秋雨的文章中能够读出他是反对修复长城等一些历史遗址的,比如《余秋雨散文》中:“长城是劳命伤财的无效工程、无效劳动。从秦王朝到元明清,五胡乱华、元朝灭宋、满清灭明,长城起了一点儿作用吗?……”再如:“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链……”从文化角度听起来似乎有同感,遗迹乃至于废墟,是真正见证历史的遗存物,也是历史更新文明进化的蜕皮过程,翻新修复固然再现了历史恢宏,拉动了旅游,然而过度翻新修复重建,表面上保护了文物,实则改变了价值取向,就好比给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刷上了一层漆一样,修复与不修复之间,修复什么,什么不能修复,修复多少,真是值得思考……

 但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我们又不能置之不理,任凭自然和人为去损坏,这样迟早有一天会重归于泥土,消失于地平线之上,那么如果有正反双方来论辩的话,又会有人说:“这就是历史”、“损毁也是历史”、“历史就是生与灭”…… 那究竟是修好还是不修好呢?

 

    自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提出了“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的要求起,广大游人开始近距离拥抱长城,陆续的因人为因素加速了长城的破损速度,修长城也就开始成了一个一直伴随着的话题。如今有不少的长城得到了修复,仅我去过的长城关隘如:箭扣、金山岭、司马台、大境门、固关、雁门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有的修复的很不错,个人觉得司马台长城修复的比较妥当,既修复加固了濒临损坏的城墙,又不是原貌,还留存了不少残破的原状,大大降低了破损速度,保留了历史价值。运用科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如今许多大专院校开设了文物修复专业,科学修复逐渐被运用,有些修复工程比较专业,比如:在墙体修复过程中,尽量采用“原砖”,有的确需新砖的,可用老浆灰进行手工制砖,生产出与原砖不相上下的新砖来,届时估计你已分不清哪块是古砖哪块是新砖了。在修补过长中,能修多少修多少,把关键之处重点修缮,其他可保留原有残缺状,但需要得到加固,切记不要发生像前些天辽宁野长城用水泥抹平的现象了,简直是无知。

 

       本文所提到的广武长城,其实一直属于野长城,只是在近年来当地政府注意了周边的保护,修建了游览通道,对长城本身并未做大规模修复。因国庆期间的坍塌部位是最重要的景观之处,令人颇感遗憾,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样一个像断臂维纳斯一般的“月亮门”坍塌之后,是原址复原呢还是把现有的加固?甚至干脆把个完整的敌楼恢复起来?大家可以探讨以下。

    目前这里已见到有施工人员开始搭架维修,但不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当地政府出台了怎样的合理修复方案,我们也拭目以待!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广武长城段远处就是残破的“月亮门”(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月亮之门在天光之下顿显沧桑之感 (2013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13年拍摄)

如今,很多人再到广武长城,在残垣之上徒步行走,从长城脚下的旧广武村到白草口,大约十公里的长度,一路都是明长城遗迹,段长城基本都是包砖长城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于这里不远还有座新广武城,现在的广武城,在当地一般会被分别称为旧广武新广武。关于这两座古城,还有一个奇怪的民谚,叫做新城不新,旧城不旧。原因是,新广武城虽然是明代修建的,但地基却是用的战国时代的遗址,算是重建,而旧广武城是宋辽时期修建的,实际上要比新城始建晚了1000多年。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宛如一条卧龙,其实还是比较宏伟的。(2013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这是这段长城中,保存比较好的一座敌楼。(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敌楼内部还是相对比较宽敞的,虽然比不上八达岭长城敌楼的宽度,但十来个人在里边走动也绰绰有余了。(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我现在手中拿起的就是一块古老的墙砖,和现在砖的比例不同,宽而薄。这样的墙砖地上随处可见。(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山坡上,堆积着的墙砖,是敌楼坍塌洒落的。(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此处的城墙大块的整体滑落。看着心疼!真应该修缮一下了。(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往白草口长城方向走大约一半,这段长城人们叫它“猴儿岭长城”。
在这里可以见到另一个即将崩塌的敌楼残垣。弯弯的,和如今倒塌之后的“月亮门”倒成了“兄弟”。惨痛啊~(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猴儿岭长城破损敌楼远景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敌楼之下的暗道出口(2009年拍摄)

 

   10公里的百草口长城,一路走来尽显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倒塌的城墙,崩落的敌楼,前世的祖先付出了不知多少血汗和生命的这面令世界惊叹的伟大的墙----此时横亘在这里,在我的视野之内,无处不在,青天之下,无所不包,仿佛包涵了对后世子孙无限无尽的悲哀,深于一切言表----让我无处可逃!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这座敌楼基座保存完好。(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蜿蜒在山上的长城和烽火台(2013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被荒草掩盖着的砖墙(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长城脚下的新广武村,庄稼地里残留着的墙体,已丝毫看不到城砖。这段从前应该是和远处的山头相连接的。(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新广武古村的城墙(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东西两山之间残留着的古城墙,中间地带是广武村,如还原起来,可见到当年的恢弘。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和雁门关一带,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
 
历史上军事家们曾有这样的防御概念,就是相对于中原腹地而言,大同一代,左卫右卫构成向北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纳闷广武城就成了当大同一线长城防线被突破后保卫中原的第二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13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2009年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建筑坍塌带给人的思考【摄影/撰文】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坍塌后网友的照片(2016年10月6日)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坍塌后 网友的照片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坍塌后 网友的照片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月亮门位置 原敌楼的结构图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坍塌后 网友上传的工人施工图,但不知如何施工?(2016年10月拍摄)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坍塌后 网友上传的工人施工图,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坍塌后 网友上传的工人施工图,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这个照片是广武长城另一侧的“旧广武村”,旧广武村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周城墙,我头回去的时候还是没有垛口的,山边长满了草,但第二次去已经把垛口复原了。可以看出新旧对比鲜明。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新广武村的一个城角。

 

 

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

广武长城如今在墙体的一侧,修建了行走参观的通道,月亮门坍塌前已经修好了,这样也许可以减少对城墙的破坏。

   

    我们摄影师在扣动快门,为拍摄出的震撼照片儿津津乐道之时,在感受残缺的长城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思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峻课题,那就是,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广武长城标志性建筑坍塌带给人的思考【摄影/撰文】
2009年9月 登临广武长城

 

 

 

【心旅程】摄影撰文(2016.10.9)
    以上图片为2009年2013年先后两次拍摄的照片。后边几张坍塌后的图片为下载网友的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独闯年保玉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