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2016-01-13 09:12:56)
标签:

司马台长城

北京司马台长城

金山岭长城

古北水镇司马台

古长城

分类: 【行摄札记】感悟方圆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经过世世代代的风雨变迁,很多段长城已濒临损毁,如今各级政府对部分长城陆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当年的那些巍巍长城又开始较为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了。在现存长城中保存较为完整的要数京郊燕山一带的长城了,东边的山海关长城、还有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箭扣长城等等,吸引着许多旅游观光客的攀登摄影,而本文中所提的司马台长城,据说是目前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由于其特殊险峻的地形条件和修筑者们的智慧创造,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奔驰,时宽时窄,时起时落,城台、敌楼、障墙在很短的一段距离没形式之多,变化之大,犹如奔腾的长龙,在整个万里长城之中极为罕见。去年年深秋,我本人有幸造访了司马台长城,完整的走了一遍目前已开放的段落,身临其境的完成了一次险要的长城之旅,感慨之中在许多角度拍摄到了司马台长城的内外景致,仿佛感受到了当年的烽火兵戈,也被这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所折服,国之恨长,民之志大,如今国人志士当用血肉再次筑起我们那心中的长城。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犹如长龙俯卧
 
   司马台长城,具体位置在北京密云县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这里在2013年左右开发了“古北水镇”,背靠司马台长城,在这里既能感受江南般的水乡,又能欣赏到北方长城的雄伟霸气,真是鱼和熊掌兼得了,大为值得一去!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湛蓝的天空,给了我美丽的心情,也是的雄伟长城暴露在灿烂的阳光之下。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这是一个双休日,看到有许多游客也和我一样登上了司马台长城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烽火台敌楼内部,虽然残缺,但当年的那种构造依然清晰可见。瞭望口遍布四周,向下一览无余。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说起对长城的修复,眼前我们看到的司马台长城只在濒临崩塌之处做了大的整修,残破严重的地方作了适当修复,保留了残破之美,凸显出沧桑的历史印记,也能呈现出艺术美,这方面我是比较赞同的!换种方式,若把长城完全原貌的用齐整整的新砖恢复起来,我觉得到不美了,也会大大降低它的历史人文价值。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上图中,那个残破的敌楼外的长城,就是金山岭长城了,只能望一望,过不去,下边封住了,暂时还不对外开放,估计将来有朝一日也会开放的。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上图 是手机的全景摄影拍的,所以才能看到两个瞭望口。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网络下载图1)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网络下载图2)

    
       【注意】 上图1和图2,是我从昵图网上复制的一张照片,从这个角度
可以看出司马台长城的险峻程度,真乃堪称一绝!惊叹古人的创造力和雄
心。
    但是这张图的拍摄时间一定是在至少三、四年前拍的,因为现在的司
马台长城是经过几次的全面整修后,2013年才重新开放的,所以城墙上的
草已基本不存在了,露出整修后的砖墙。例外这张照片的拍摄位置应该是
在西北方的金山岭长城上向东南方向拍摄的,而如今的金山岭长城已经设
了障碍,禁止攀登,所以现如今再能在这个绝佳位置拍摄司马台长城是很
难得了。所以在这里我只能借助这张以前的图片来表达一下司马台长城的
雄伟险峻了。哈哈!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这里还修建了缆车,真是方便啊。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从司马台下边的古镇里拍摄到的长城,看着就险,好像画上去的一样。


长城最险峻之处,当属司马台






【心旅程】
     2015年10月31日 自驾北京司马台长城
     2016年1月12日  于太原整理发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安小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