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千年古镇的周庄,只要在老街小巷看一看,听一听,酒楼里尝一尝就知道这里有个特色小吃——“万三蹄”,蹄么,就是猪蹄子喽,那为什么叫“万三蹄”呢,在这里告诉大家:万三是个人名,而且是江南大名鼎鼎的“沈万三”,沈万三是谁,想必有些人在电视剧中了解过他的传奇,然而这决不是杜撰,历史确有其人,他就是元末明初江南首富的沈万三。关于他的轶事可能有些人或多或少的听过,今天就让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并且一起走进他的故居看看——

【典型的江南宅院】

沈万三故居
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如今已是一处拓展和延伸周庄旅游景点的重要人文景观。故居充分体现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
的有机结合。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提起沈万山,老南京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明史》马皇后传、王行传和纪纲传中都提到了他。记载他的轶事和传闻的笔记就更多了,特别是一谈到“聚宝门”(即南京市的中华门),会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综合正史和笔记的材料来看,大体是这样:明洪武初年,有一大富翁,姓沈名富字仲荣,行三。明初称大富豪为万户,因此就叫他沈万山了。他原籍吴县,后定在金陵。他拥有的财富之多确实惊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富甲天东南”,“后湖中地,乃其花园”,是元朝未年“江南第一富家”。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当地似乎都有他的故居,而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是他重要的居所,他是通过垦殖而积累原始财富的,接着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并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走向这神秘而又魅力的万三故居

周庄的水塘可谓比比皆是,在这里,向远处望去,那片树丛掩影之处就是沈万三故居所在。

走近看,篱笆墙内,一座典型的江南宅院映入眼帘。

院外的雕塑

走进去看一看吧

虽有些破旧,但气韵尚存,人文遗存处处体现。

一进院落,一幅铜像呈现,这是沈万三与五个儿子的造型。

以铜钱为造型的门洞,是现代所为。

沈万三铜像
由浙江铜雕大师朱炳仁制作。铜像高8米,底座0.8米,前面是神奇的聚宝盆。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具有神话色彩的江南巨富的独特形象。

沈万三故居有5个院子,在围墙上有十六幅精美的砖雕艺术品,通过“迁居周庄、春耕垦荒、建屋造宇、种桑养蚕、积谷东庄、会友宴客、书香门第、开店设铺、巧得宝盆、陆氏赠财、捐资筑城、造桥积德、海外经商、茶马古道”,生动地再现了沈万三的传奇历史。
上图为清安堂。按当年的陈设摆放。

设在故居最后一进的课堂雕塑,颇为耐人寻味。几个孩童手拿《论语》朗声读书,王行一字一句地诲人不倦。而透过花窗,沈万三及其夫人正在窥视孩子上课求学的情况,他的神态颇为得意和满足,其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在告诉人们:“富后思文化,后继有人,希望所在。”由此可见,沈万三与文化结缘,也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儒商。

后院的水塘

虽不是很大,但亭台楼榭布局富有江南园林的特点。

沈万山的事迹见于正史的非常之多,野史更不少。在苏州,沈万山更为百姓津津乐道。明初朱元璋与沈万山之间的故事,基本上是当权者与大商人之间的故事,但不幸的事,当时朱元璋不喜欢商人,所以沈家因些获罪,在经历了筑城,建都,发配云南的打击之后,朱元璋又持续的对沈的女婿、儿子和孙子进行打击,蓝玉案是最后一击,家庭共有八十多人问斩,赀财被没大半,从此沈家败亡。

【侧门通幽】

【沈万三 轶事】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决定扩建应天城,但根本没钱修城墙。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以及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他不仅延请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甚至比皇家修筑的城墙还提前三天完成。随之,他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犒赏三军。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明太祖龙颜大怒,他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
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放进一支金钗,能取出一大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在南京,他为朱元璋修筑城墙以及有关设施,还修筑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所耗费的钱财不计其数。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便是他当年的后花园旧址。奢侈的宴饮和富丽的服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沈万三遭受不测以后,不少朋友纷纷从江浙一带到云南大理来看望他。他们发现走茶马古道将江浙的丝绸、陶瓷和手工业品运往滇西北,乃至进藏,不失为一条求富的新路。虽然那儿天气高寒,路途坎坷,充满艰难困苦,却很有开发的余地。具有丰富经验的沈万三,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茶马古道,将江南一带的丝绸等特产运到云南,甚至进入西藏、缅甸、印度……
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无可选择的选择。谁也没有想到,这使他重又获得生机。
【评】
假如沈万三的对外贸易能在中国当时的长江三角洲和东南亚沿海地区催生助长出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进而带动当时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并由此对中国政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假如朱元璋接受沈万三对外贸易的实践、主张以次奉行贸易立国的方略,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显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 吴恩培:《苍凉的背影》
江南小镇历来有藏龙卧虎的本事,你看就这么些小河小桥竟安顿过一个富可敌国的财神!沈万三的致富门径是值得经济史家们再仔细研究一阵的,不管怎么说,他算得上那个时代既精于田产管理、又善于开发商业资本的经贸实践家。
——余秋雨:《文化苦旅》之《江南小镇》
沈万三,从默默无闻的农民发展成富可敌国的巨商,他艰难坎坷的成功之道是周庄、乃至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借鉴沈万三经商的传奇历史,探索沈万三崛起的各种因素,研究沈万三致富的广阔途径,对推进改革开放,带动富民工程的实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必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自《周庄走出沈万三》
2011年10月3日 自驾周庄游
2011年12月26日 整理发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