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大多城市中,每逢“三六九”,结婚的特别多,都想选择在一个理想的日子举行自己的婚礼,图的个吉利。那么在婚礼的现场,什么乐队、锣鼓、唱歌、说相声、二人台等等,都会呈现出来,热闹喧天,给婚礼增添喜庆的气氛。而我今天在太原清徐县却有看到了另一个景象——运用当地特有的“背棍”艺术,来为新婚大礼表演庆幸,场面着实热闹别样……

山西徐沟背铁棍在数百年的流传中一直是一种街头行进的表演形式,它是清徐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是清徐人民引以骄傲的传统民间艺术
。他能进入婚礼现,不仅说明举办婚礼者的创意独特,也表明这门艺术已经早已深入百姓心中。

在今年上海世博会当中,清徐背棍表演也在世博园“山西活动周”《火热山西》系列巡游表演中,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现场众多中外游客。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前左)和省委书记、以及时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张宝顺等一行都前来观看徐沟背棍表演。

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的男子汉肩背一种专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下扎于腰,中搁于肩,上部为一个铁插座。上面的表演者,亦为八九岁的灵巧女孩。

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又红火起来了

【小资料】
背棍艺术:徐沟的背棍始于明代,闻名遐迩。晋中一带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现已遍及全县,走出山西,蜚声中外。和抬的铁棍齐名的姊妹艺术就是“背棍”。即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化装演员就会飘舞起来,沿街表演,招摇过市,形成一年一度的“红火”场面。一般来说,铁棍上演员都是只有表演而没有演唱,属于造型艺术那一类。
清徐背棍艺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由早年乡下人抬神求雨演化而来,形成于嘉靖年间。它的形成和发展,吸纳了三晋各地民间手工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兄弟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被誉为“空中舞蹈”、“无言戏剧”、“活动雕塑”、“流动杂技”。而徐沟镇被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