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我们拍摄小组一行人来到太原市南华门一带的一处四合院内,拍摄一部电视宣传片。拍摄事宜暂且不提,但说这眼前的四合小院,此情此景,让人对这承载着几代人的悲欢离合、沉浮荣辱的历史记忆,油然而生……
老去的画面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一切的人情世故也变得模糊,在记忆中残留的一丝景象也逐渐开始泛白。



这一处处残败的屋棚见证着昔日那一段段的百姓故事
在太原,南华门一带,不仅是历史民居最多的街区之一,而且名人故居最多。这里的文物保护早已推上了议事日程,无论是作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理应对其加大保护力度。
2006年,新一届市委领导认真思考研究太原新的发展战略,正式提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目标和思路。这一大“利好”消息,对于这些濒于破坏的历史民居来说,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命运转机。
据了解,对于太原市南华门地区项目,太原市规划局已委托有丰富经验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了前期设计规划。目前,已拿出草案。专家组实地探访后,将对草案进行讨论。南华门地区项目,面积达600亩。草案中,双龙巷至南华门一带的规划将采取风貌保护。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展现街区生活历史风貌;五一路一带,在保护沿街历史建筑基础上,进行商业开发;教场巷一带,则开辟成文化旅游片区。



如今这些作为“历史民居”的北方明清建筑,以立项作为文化保护,留存下来,也有一些在规划拆迁中遭到破坏或已彻底损毁,令人惋惜,甚至让人捶胸跺脚……太原市第九次党代会把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把“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开发古城”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这样一来保护和开发历史文物、历史民居、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变得尤为重要起来,在谋划城市的繁荣发展,追求GDP的同时,千万不要自断根脉;在发展新文化的同时,不要遗弃传统文化文化;在树立起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历史民居”存在的角落。




四合院内安宁祥和的百姓生活状态

隔壁焕然一新的“赵树理故居”

附近正在整饰当中的“王公馆”
【相关文章检索】
▲ 太原老城区范围内的60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http://www.arcjin.cn/?action-viewthread-tid-233
▲ 太原建设特色文化名城调查
http://www.tynews.com.cn/tyrb_week/2009-08/06/content_3576085.htm
▲ 中国最美的10大民居建筑
http://www.xici.net/u17307033/d96359329.htm
▲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三晋大地行之一
http://www.cnblogs.com/eachsoft/archive/2004/12/16/77902.html
▲ 多部门能管却难管
历史民居保护面临尴尬
http://www.tynews.cn/news_center/2009-07/21/content_357488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