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太原面食风俗 |
分类: 【行摄札记】感悟方圆 |

拉面——又称大拉面,用手拉面,柔软、筋道、耐嚼,配以三鲜打卤,荤素打卤,别具风味,晋中以平定县的拉面最著名。
刀削面——用刀削面,制作简单,做法独特,形如柳叶,成熟快,吃着筋软利口,配以各种荤素浇头、打卤或烹炒、食用俱佳。
刀拨面——用两头带把的刀拨面,面用冷水和制,面条三棱形,吃着筋软可口,不易粘连,浅入荤素挠头或炒着吃均可。
剔尖——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猫耳朵——用手指将小面决按成猫耳朵形状,下在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打卤、浇头,或炒着吃,这种面食形状美观,颇似猫耳朵,筋性强。
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后,撤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大小与手指头肚相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适于青壮年吃。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中间有圆洞,下方有孔,上面有与圆洞直径相差略小的木柱圆形头伸入洞中挤压)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整个河漏床用杠杆原理,横跨锅上。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这种面,操作简便,速度快,适宜于集体食堂食用,吃着筋滑利口。
拨鱼——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南北朝时期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当时几种面食的加工制作方法:水引,“细绢筛面以成,调肉睦汁,待冷淡之。水引,馁加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按令薄如韭叶,逐沸煮”。看样子,这是一种用肉汁和面、用手搓成的面条。在讲到铺托时说:“授如大指许,二寸一段,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授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显然是一种汤面片,但又与今日的揪片做法完全不同。面食这一独特的食俗文化形态,在民间的流传发展中,加人了许多民俗心态,寄寓了民间的吉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