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青春”——读蓝石的《爱谁谁》
(2012-11-25 16:36:05)
标签:
杂谈 |
我想对于蓝石来说,正是这些气息吸引了他,他所欣赏的并不是这一阶层的成熟面貌,而是其初创期的生机、自由,及其反叛主流价值观的勇气。而蓝石之所以一次次重返“青春”,将1980年代初期的人与事作为描写的对象,也并非自恋,而是在内心深处,他更加认同那一个时期所象征的自由、反叛与兄弟情义。在小说中,“我”与老韩、李小阳的兄弟之情分外动人,但是老韩遭遇“严打”被枪毙,李小阳在最后一次斗殴中被对手误杀,这两位形影不离的兄弟远我而去,“我”也远离了那个时代。小说中的另一亮点是“我”对残疾女孩叶琳的关爱,“我”不仅照顾她的生意、关照她的生活,当她生病住院时,“我”不仅向一直有隔阂的妈妈低头、请她帮忙转院治疗,而且当病情紧急时,“我”甚至愿意为她捐出一只肾。对这样一个陌生女孩的关照,一方面来自于对小说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在“前言”中,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告诉作者,“他最早喜欢的女孩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他是买烟时认识她的……后来他又因为打架进去了,在拘留所,他追悔莫及,下定决心出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她‘我喜欢你’。可他出去后,女孩死了。”在这里,隐藏着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强悍硬朗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多么柔软脆弱的心;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主人公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在这种无功利的爱上寄予了作者的理想,它超越了兄弟之情与男女之爱,是一种更加纯粹博大的爱,让小说的主人公从“青春”走向成熟,从躁动不安走向内心的安稳宁静,他在这里找到了他人生的支撑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我想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蓝石创作的用心,在青春、自由与反叛之后,他最终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爱”的珍贵,或许这可以说是永不消逝的青春所凝结的价值核心,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