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浩然,也是最后一次了。

(2008-02-29 17:03:30)
标签:

杂谈

    2008年2月28日部分日记
 

    上午8时许起来,去参加浩然的“告别仪式”。打车到积水潭,坐地铁到复兴门转2号线,到八宝山,本来与郑恩波老师约在八宝山站东北口见,一起去,在那里等了他一会儿,没有见到,看看时间已晚,便问了问人,自己寻去了。在那里,又问到了东礼堂,往东走便看到了不少人在那里,然后看到了两幅长长的挽障,有人在后面扶着,一幅写着“浩然老师,我们永远想念您”,另一幅是“三河人民想念浩然老师”。我看到便知道是在这里了,还没到仪式开始的时间,人群在外面,三三两两的,我没有看到认识的人,便一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想吸一支烟,但打火机却突然打不出火来了,很奇怪,在地铁站旁还能打得着,不知为何打不出来了,只好忍着。

    不一会儿,黄纪苏老师打电话,说他也到了,问我怎么走,我说向东走,打电话时我便看到了他,向他摇手,他看到了,正好乌有之乡的范景刚也来了,他们说昨天来参加“旗帜网”孙永仁老师的告别仪式,也是在这个地方,黄老师说他一个外地的朋友,让他一定为她签个到,略谈了几句,我们三个便一起去签到,在签到时碰到了郑恩波老师,他也刚到。签到时,看到刘绍棠的儿子刘松萝排在队伍的前面。

    签完到,我们到队伍尾部排队,有人通知告别仪式从10点改到了10点半开始。我和黄老师、景刚在那里边等着边聊天,不一会儿,乌有之乡的郭为、王老师和两个女孩也来了。我们主要听黄老师在谈,主要聊了“农村剧场”开展活动的可能性,左岸开展内部版块的方法,周日关于浩然的讨论会等,还谈到了对李安与舒芜的看法。关于李安,黄老师同意他关于《色戒》的精华是床戏的看法,他从李安与父亲的紧张关系、李安在美国做“家庭妇男”的经历,认为床戏表达了李安压抑的心理与性心理,李安自述他既是易先生又是王佳芝,黄认为王佳芝代表了他作为一个弱者对“体制”(家庭、中国、美国)屈服并享受的一面,易先生代表了他作为“体制”的既得利益者,维护体制并对弱者欺压的一面,二者矛盾地统一起来。关于舒芜,黄说以前并不理解舒芜为什么对妇女问题那么感兴趣,后来才知道他讨论妇女的贞洁问题,其实与他对自己历史上的行为(拿出信件出卖胡风)的道德焦虑有关,有一种自我焦虑的投射,而这是中国士大夫一贯的做法,将女人与丈夫的关系与君臣关系在一起讨论,这倒是解读舒芜的一个很好的角度。他还谈到一则新闻,说上海一个女性跟一家婚介公司签订合同,嫁给一个日本人,缴五万块钱,条件是她要一年内移居日本,还有钻戒等等条件,公司介绍了一个日本人,见面第二天二人就订婚了,三天后日本人回国,从此杳无音讯,这个女性状告婚介公司,这是当今社会风气的一个很好的说明。

    聊天时,突然看到曹文轩老师在前面,离得太远,想过一会儿跟他打招呼,但以后就没看到他,可能已经走了,我对城市里的丧葬方式不太懂,还是第一次参加“告别仪式”,不像我们农村里,参加的人还要多留一会儿。

     队伍慢慢向前走,大约有四五百人的样子,在进口处,悬挂着一幅对联,“喜鹊登枝杏花雨,金光大道艳阳天;乐土活泉已圆梦,浩然正气为苍生。”写得很不错,不知为何人所撰。慢慢进到门里,按照司仪的要求,四人排成一排,向浩然先生的遗体三鞠躬,然后到右侧瞻仰遗容,他躺在百合花簇拥的棺木中,很安详,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浩然,也是最后一次了。然后转到左侧,和他的家人握手致意。

    从灵堂里出来,景刚还要等一个人,我与刘景荣老师打电话(她是专程从河南来参加浩然的“告别仪式”的),她与袁老师也出来了。我跟黄老师、景刚告别,黄老师说他也回去了。

    我与刘、袁两位老师一起走,坐地铁到复兴门转1号线,到宣武门下车,到他们住的“如家”,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到下面去吃饭。谈了关于浩然的资料和“评传”的问题,《浩然全集》的问题,日记、书信等资料,以及浩然家人的一些情况,他们与浩然和他的家人很早以前就认识了,比较熟。还谈到了他们那套“文艺风云”书系所遇到的问题,05年那次会之后,他们只出了关于胡风的一本书,袁老师说等手头有了书稿,想再集中推出一批。袁老师想在北京设立一个工作室,目前正在联系地方,另外他还想推出一套“编辑家丛书”,我想起了周昌义的《文坛往事》,向他们推荐了。

   谈话到1点半左右,他们说到楼上再聊一会儿,我想他们很累了,就告辞了,他们送我到楼下,跟他们告别后,坐地铁到积水潭,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