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评论 |
在当前的文学刊物中,《佛山文艺》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个性与重要性,这与它独特的编辑思路相关,它是一本真正面向底层,写底层、为底层写的刊物。“底层文学”近年来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文艺潮流,但大部分这类作品的预期读者仍然是知识分子,很多人虽然认识到了“底层”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找到一种进入底层、与底层沟通的途径,而在这方面,《佛山文艺》几年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底层自我书写的倡导,这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看到底层生活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底层”的自我理解和想象,而底层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也能逐渐确立自己的“主体性”。这些作品在“艺术性”上虽然不无欠缺,但《佛山文艺》的畅销证明,一旦艺术真正贴进生活,并唤起普通人的积极性,将会激发出怎样的力量。
壶养
《壶养》写的是一个人,同时也写出了一个小县城的文化生态,小说正是从后者入手,逐渐将聚光灯的焦点调到了以“壶养”著称的王静堂身上。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小说也从多个层面展现了他的独特之处,比如他对养壶的痴迷,他与桂花的奇异关系,等等。小说写“养壶”,并不只是写具体的事件,而是写王静堂的生命状态,写“养壶之道”,在这里,养壶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王静堂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将自己的生命与这样一种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死与共,小说结尾处写到了王静堂在演示“养壶之道”时突然死去,这一华彩段落具有一种艺术感染力。
在小说的技术处理上,《壶养》应该说还有一些缺陷,比如一些枝蔓性的情节可以删去,小说中所引“我”的诗《品茶》反失之于浅薄等,但就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而言,它确实写出了陶然自得的一种生命状态,这是颇值得称道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之与《棋王》、《那五》等经典作品相比较,但要达到这些作品的高度,可能还需要作者做进一步的努力。
小心背后
小说写得很笨,很拙,但正因为笨拙,反倒显出了趣味。小说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出场人物众多,杨晶、小桃,大成、晓禾,桂芹、大河,马兵、高所长,这些人物都围绕着主人公小庙展开,但从故事发展的需要来说,除了桂芹、大河之外,其他人物都是不必要或者不十分必要的。按照契诃夫的说法,前面埋下了伏笔,后面一定要有照应,但这个小说却打破了契诃夫的规则,因为它所想表现的不只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所以那么多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的人与事,反倒显出了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与偶然性。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现出了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一些特点,但这或许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就作者叙述的功力而言,还显得有些粗糙和随意,要真能写出“世态炎凉”,可能还需要有一段路要走。
在内容上,小说写出了小庙的生活状态和他被骗的经历。小庙作为一个小业主,在当下是有代表性的,小说通过他在城里的各种社会交往,写出了他的现实处境,也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性,这是一个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概括的人物,他有自己的心机,却也会大度地帮助别人,而他最后的被骗,也显示出了他的好心和“轻信”。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小说略有些笨拙的表达,可谓恰如其分。
隔着海水思念仙贝
这篇小说写的是文学青年在时间中的流变,在小说的主人公杨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文学青年的缩影,他们以理想主义开始,很快堕入现实之中,但现实却无法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于是他们又返回去寻找昔日的“理想”。
小说以“我”与杨为不同时期的两段交往为线索,勾画出了两个不同的杨为的形象,而这一勾勒,主要以杨为与女性的交往为着重点,在第一个时期,杨为对“表妹”是一往情深的,而在第二个时期,他与孙薇、金婧的关系则不似以前那么单纯、执著了,而他对诗歌的态度也与他对女性的态度具有相似性。
小说以“我”旁观的视角写出,在叙述上较为成熟,节奏与语调控制得较好,有一种温婉的色调,但其不足之处则在于,对主人公杨为内心世界的挖掘似乎还不够,而这本应是小说着力的地方。
伤心只有一种
《伤心只有一种》写的是两代人的隔膜,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欧阳若芷和丈夫苏奎安处于分居状态,他们虽然颇有资财,但婚姻却面临着危机,苏奎安在外面包养了一个19岁的女孩安妮,而欧阳若芷在绝望与无奈之中也不甘寂寞,与贾诗人走到了一起。真正能将他们夫妻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女儿珊珊。但处于青春期的珊珊,却并不服欧阳若芷的管教,她上网吧,去宾馆开房,离家出走,显示出了一个青年叛逆的姿态。
小说在夫妻的故事与女儿的故事之间展开,显现出了现代人情感的破碎状态,在传统的伦理观念被打破之后,新的伦理尚没有建立起来,现代人便只能在焦灼的状态中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小说出色地描述出了现代人情感的困惑,而这一矛盾在小说的结尾得到了戏剧性的呈现,当欧阳若芷发现女儿怀孕、流产后,与因同一原因送安妮到医院的苏奎安狭路相逢,故事在高潮中突现了夫妻、男女、母女、父女关系的脆弱,而小说饶有趣味的一点是,在这里同样安排了欧阳若芷与贾诗人的突然相遇,这也同样突现了所谓“情人”关系的不可信任。正是在这样多重关系的破裂,让我们有理由对小说的标题产生置疑:伤心难道真的只有一种吗?
印度香
在当今,网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故事了,《印度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起来写,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叙事向前推进的动力,而这也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地方。
在故事的开头,我们看到的是现实中“可人”的升职和我的嫉妒,而在接下来展开的虚拟空间里,“我”却很快与可人成了密友,“我”的两个方案是否能够成功,网恋的现实结局会是怎样,这些问题构成了小说的悬念。而这只是小说的一条线索,接下来展开的是“我”的老同学爬哥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虚拟与现实空间中,又牵扯到了“我”的老婆娜娜,小说也在两条线索的互相交织中逐步推进,而到最后,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高潮。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讲出,而以一个问句作结束,既有悬念,又能引读者深思,显示了颇为成熟的艺术技巧。
小说以“我”的视点讲述,以“我”的故事的展开为主要线索,而以“爬哥”的故事为副线,这两条线索的张力与虚拟与现实空间的张力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故事,也显现出了现代人情感的复杂状态。就故事的构成与推进来说,这篇小说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