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二八”与台湾的文化政治——读《人间》之三

(2007-07-15 10:49:37)
分类: 书评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60周年,正如历史上一切影响深远的事件一样,围绕“二·二八”事件的文化阐释,同时也是一种政治诉求。在蒋氏父子统治时期,“二·二八”事件是不可触碰的政治禁忌,他们以“奸匪煽动”、“暴徒作乱”来描述这一反贪腐、争民主的正义运动,解禁后李登辉虽然启动了“二·二八”事件的平反,但他们目光短浅,理论空间狭窄,类似“外来政权说”、“再殖民论”、“族群矛盾”、“省籍冲突”等文化阐释,不仅人为地制造民族矛盾,埋藏了新一轮冲突的因素,而且在政治上也为“台独”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这一影响的弊端在今天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如何对“二·二八”做出新的阐释,重新估价其反贪腐、争民主的价值,同时避免狭隘化,是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间》推出的“二·二八”60周年特辑,以形势背景、历史证言、资料文献、人物剪影、文艺反映、文艺创作等专栏,结合历史与现实、思想与创作,对这场60年前的悲剧做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这一专辑突破了“一岛论”的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世界史的视野,它将“二·二八”事件放置在历史情境中,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帝国主义的世界体系,认为在后进地区引发灾难性病变、带给劳苦大众的深重灾难是普遍的,并非台湾一地为然,而“二·二八”只是一个突出的典型,这样就为我们理解“二·二八”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平台。

     这样一种认识,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它不是孤立地来理解“二·二八”,而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认识台湾、认识“二·二八”,这使我们可以认识到“二·二八”悲剧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殖民所带来的恶果,而这在以往反思“二·二八”时却很少为人谈到。这一认识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对我们认识当下台湾问题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即在今天,台湾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说,台湾仍处于“二·二八”事件的阴影之中。

     其次,它具有真正劳苦大众的视点,是从劳苦大众的眼光来看待“二·二八”事件,并强调它反贪腐、争民主的运动性质,这就与少数精英的视点区别了开来。后进地区的精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等,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是这一地区的优秀分子,另一方面他们在某些方面与本地区的根本利益相违背,而自觉不自觉地代表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利益,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地位、话语权力等决定的,而这便会与本地劳动者的利益产生矛盾。对“二·二八”事件的认识也是这样,李登辉等的理解便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所代表的不是台湾劳苦大众,而只是一部分精英的观点,而他们的理解是与台湾地区的根本利益相矛盾的,诸如“外来政权说”、“再殖民论”等观点,则走到了卖国求荣的危险地步,充分说明了他们的买办性。

      其三,它是反对“台独”、希望统一的。书中不少文章告诉我们,“二·二八”事件不只是台湾的悲剧,也是整个中国的悲剧,在运动中奋起反抗的不只是台湾人民,也有很多“外省籍”的人,他们一同是受害者与受难者,而大陆的知识分子如臧克家等,在“二·二八”事件发生不久,就以自己的笔发出了抗议,这样一些事实却长久得不到正视,“二·二八”的真相也就被扭曲或遮蔽了,所以才会有“族群矛盾”、“省籍冲突”等说法,我们只要全面地认识,就会理解到这样的说法无法解释“二·二八”。“二·二八”是与整个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在帝国主义世纪的一个“病变”,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一个突出的事件。该专辑的题解中也指出,“尤其希望的是透过这一认识过程——同族不再相仇,两岸和解早日到来!”

    对“二·二八”事件的认识,不仅关系着台湾政治的走向,也关系着台海关系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我们希望对这一事件能有更加开阔、科学与客观的理解,《人间》的思路则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启示。

 

《人间思想与创作丛刊》(2007年·春)

人间出版社(台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