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四)纳因古城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上游 |
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四)纳因古城
难觅昔日荣,唯见古风生。
![[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四)纳因古城 [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四)纳因古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2古堡广场——
【1纳因古城纺织作坊大院】
伊朗的沙漠城市,到处都留存着古老的遗迹。
从伊斯法罕去亚兹德就会邂逅一个古老的小城镇——纳因(Narin)小镇。正好打尖,中途午餐,顺便去参观了一下这里有名的纺织工坊。
纳因古城是属于伊斯法罕省的一座小城市。围绕着一个公元前前3世纪左右的古堡展开,被称为“橘色城堡”或“纳因城堡”。
与前篇亚兹德老城一样,因为都是建在沙漠中的古城。所以建筑风格是相同的。城墙、敌楼、堡寨都就地取材;用夯土砌垒,市井民居以土坯砖石为主,拱门圆顶的伊斯兰风格;许多建筑一半在地面,一半没入地下,当然都离不开用高高低低的风塔来降温。
车过小镇街道,给人的第一感觉这是个废弃的小镇。夯土垒建的古城,历经千年风霜,城堡、民居、甚至清真寺破破烂烂的,除了有一个古城广场和古堡改建的博物馆外,很多古迹和遗址都荒废了。
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废墟颓墙遍地散落,泥塑城楼千疮百孔,夯土墙堡衰败凋敝……虽然还有零星的居民坚守,但当年的热闹场面,早已不在。
古城似乎经历了一场大地震?抑或是战争?用满目疮痍形容都不为过。也正是历经沧桑,纳茵小镇到有了老朽苍桑的味道,仍旧彰显着古老城市的风骨,也是摄影好体裁。
——17瓷板画老板——
车停破旧尘埃遍野的旷野地,走过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城镇,穿过一条条伊斯兰风格桃形拱门的巷道,偶尔还能见到住在半地下土屋里的居民,披着色彩鲜艳的披风,百般无聊地坐在土墩土坎上晒太阳,基本上不是老人就是孩子,给人是暮日沉沦的感觉。
风起处,土尘飞扬;目力及处,除了土黄还是土黄。只有走到那座重新修缮过的城堡博物馆,见到和门前广场上摆放铁炮、宫庭马车,以及大门口穿戴波斯艳服的收费管理员,稍稍还能见到些许生气。
纳因古城从古到今地毯编织非常著名。据说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拥有地毯编织机,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地毯编织都由是女孩和妇女完成的。
这一纯手工编织行业,不仅古老,且独具艺术性,是这个古老城镇最主要的商业活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出口项目。
我们去的这个织布作坊,是原来老驿站改造成的。它既是手工作坊也是一个商品市场。
在一个足有2-3个足球场大、呈长方形的院落里,四周围拢着一层半的砖砌拱形房屋。上层高于地表一米左右,为买卖与展示商品的小店,下面一半陷在地下,一半露于地面,是手工作坊,有小桃形拱门进出。
之所以要在地穴中纺织做工,是因为沙漠中天气太热,地下的手工作坊里冬暖夏凉,又有波斯特有的风塔接纳地面凉风,所以,匠人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
真是别有洞天,这些地窨子比上面建筑更大,甚至有一个波斯地毯手工艺品展示厅。
纳茵小镇这个手工作坊,有用骆驼毛编制的地毯,也有棉毛编织的头巾和垫子,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些纺织物,还有卖陶罐的,售艺术画的……都是来自附近村镇的个体商户。
这些商户十分友好,当场表演纺线、织布;甚至穿上波斯民族服饰让游客们尽情拍照。
——27纳因古城——
——28俏娘——
——29小学生——
——30艺术画廊——
——31母女看店——
——32伊朗足球未来——
——33拍得真好!——
——34快乐一家——
——35桃形巷道弹硌路——
——36织毯工坊——
——37友好的伊朗女孩——
——38门中波斯——
——39伊朗大学生——
——40桃拱波斯家——
——41伊朗老汉——
——42小店老板娘——
——43陶瓷作坊——
——44织造纱巾——
——45地窨子里面的作坊——
![[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四)纳因古城 [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四)纳因古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6纺织娘、走经纬——
——47过残垣的嬷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