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三)亚兹德老城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上游 |
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三 )亚兹德老城
漠黄泥砖屋鳞鳞,曲巷迷宫路重重。
——3连拱老巷静谧处,走来二三黑衣人——
——4老城风塔群
——5波斯美少女——
——6彩绘精美——
——7画里画外——
——8风塔——
——9玫红夜色金寺院——
——10古城生活——
![[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三)亚兹德老城 [转载]伊朗撩起波斯帝国神秘面纱(三)亚兹德老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1祈祷——
——12各式风塔调气温,方块圆桶各有型——
——13金色亚兹德——
——14伊朗美少女——
——15伊玛目棺材架——
——16连拱巷道——
——17落霞亚兹德古城——
——18波斯女孩——
【——1金乌玫红天,霞霭亚兹德——】
地处伊朗中部腹地,建于五世纪的亚兹德古城(Yazd),至今已经有7000年历史,是伊朗最传统、最系统和最原生态的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城市”。
不过它在世界上只排第二古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世界上第一古老的城市是伊拉克的乌鲁克(Uruk),与亚兹德比肩,距今也有7000多年历史。
波斯帝国没落以后,伊朗历史上曾遭受多次战乱。尤其在蒙古军东征时期,伊朗很多城池都毁于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铁蹄之下,但是亚兹德却能躲过了很多战争,安然无恙,而且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却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地貌和人文风格,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保存的也非常的好。
亚兹德似有神助,更有其特殊之处,这是因为亚兹德在伊朗高原中部,地处偏远的戈壁深处,荒漠之中,极为不便的交通,侵入者很难光顾,也让这座古城似乎就永远凝滞在时光之中。
时光荏苒,世事沧桑,此地七千年前的样子依旧,七千年前的传统文化遗留,七千年前的古建筑仍旧,七千年前方式生活没有丝毫改变。能够躲过现代化渗透,避免象伊斯法罕、德黑兰这种现代的城市发展模式,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由于避开战乱,保留传统,所以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之城,至今仍是很土很土,土得掉碴。原生态街巷,传统土坯房,古老清真寺最原始的风塔;高高的宣礼尖塔,圆圆的寺院拱顶,方方的土屋风塔……这一切的一切成为亚兹德古城最显著的波斯风情。
亚兹德又被称为“City of Windcatcher”(风塔之城)。风塔是因为高原沙漠独特气候条件,形成的传统波斯建筑风格,在伊朗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只是亚兹德更多、更密、更具特色。
亚兹德可以说是风塔林立。这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天然空调系统,彰显着古波斯人对抗沙漠的智慧,7000年来经久不衰。
亚兹德在夏天温度可达50摄氏度,几乎所有的屋顶都建一个呈四面或六面柱体,或方或圆、或高或低、四面开口的塔式建筑。
风塔中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简陋的是没水池的)。由于高处招风,酷暑中无论那方来风,那怕微小的风都被风塔收集,然后从塔中间流向房屋内部,再经水池浸润进一步降温加湿,成为湿润阴凉空气,传播各个房间,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凉。
——19蓝穹唤神启——
——20“要五个馕!”——
——21等待神喻——
——23伊朗女人们——
——24土屋拱顶通风结构——
——25古城落霞满天红——
——26地毯作坊黑衣女——
——27古城广场——
——28波斯休闲生活——
——29晚霞中的古城——
——30伊玛目葬礼架——
——31波斯老人——
——32波斯风——
——33风塔与宣礼塔——
——34多型迷宫巷道——
沙漠少水干旱,房间里那来的水池呢?这又不得不提波斯人的另一个智慧——坎儿井。
据说“坎儿”是波斯语音,沟渠之意。通过人工在地上挖沟和在地下打洞挖从远处的高山引来水,水源到了城市后再建造巨大的蓄水池,通过地下水渠分流到各家各户。在古城看见有许多很大的拱形圆顶,这便是亚兹德人的创造蓄水池,这些续水池可以深入地下6—8米,有的甚至深达10米。
【我国新疆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据说是17世纪由波斯传入新疆,主要证据是远在1780年波斯人苏里曼来到吐鲁番修筑砖塔可以为证。】
有了风塔与坎儿井,波斯人才得以世世代代在沙漠之中生存繁衍。不过现在已经使用现代化的水管从更远的地方引水,大部分的坎儿井和蓄水池已成为了历史。
亚兹德古城居然有着全伊朗同类建筑中最高的建筑物,两个48米高的宣礼塔。这两个宣礼塔就耸立在聚礼清真寺门口两侧,据说是为了给沙漠中的旅人指引方向的。
这个亚兹德内最大的清真寺也叫星期五清真寺,始建于12世纪,后于14世纪和19世纪进行过大规模翻修。,
这个老古董,非常漂亮。不仅在城里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高高的宣礼塔,而且正门全部以主色调为波斯蓝与白的瓷砖装饰;其中的各个礼拜堂,周身都是用制作精美波斯图案花纹的釉瓷装饰,上面绘有太阳花、倒万字、大卫星等民族印记的花纹;各殿堂之间,由寺内一座长长的连环拱廊相连。聚礼清真寺是亚兹德古城最漂亮、最值得一看老骨董。
世界上有许多个千年历史的古城,已经被称作遗址,早就没有人居住。可亚兹德七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生存繁衍住所,一座活生生的古迹之城,令人叹为观止。
在亚兹德参观象聚礼清真寺这样的古迹遗存,并不是最佳方式,自主轻松地漫步在古城迷宫般的街道,徜徉在古城幽深的小巷才是亚兹德旅游的不二选择。
与七千年前老屋相看不厌;与七千年前风塔邂逅于途;与飘然而至的黑衣信徒不期而遇;亲手抚摸那些经年光滑的旧居门环;擦拭寺院那些波斯瓷砖装饰……如同从时光隧道穿越回那久远的年代,无声地倾听千年的故事,是种莫名的神秘感觉,奇幻而兴奋。
——36双顶双塔清真寺——
——37过街楼——
——38清真寺——
——39古城波斯风情——
——40屋顶凉亭——
——41聚礼清真寺长廊——
——42夜暮金殿——
——43屋顶上的美色——
——44静谧古城——
——45晚霞入古寺,残阳照塔林——
——46寺院信徒——
——47暮霞圆穹蕴神光——
——48塔高揽神启,圆穹招天赋——
——49等待——
——50波斯庭院房顶远眺——
——51波斯少女——
——52寺院内伊玛目棺材——
——53土屋顶上的快乐——
亚兹德古城是世界上第二大土坯住宅区。城市建筑风貌的历史原创性与完整性是其它地区无以匹敌的。
它仿佛是个时空的错层,随处都是被保存完好的土夯古民居夹紧逼仄的迷宫巷弄。没有路牌,没有门牌,没有指示,更没方向;房屋巷道颜色一样,模样差不多,走过的每条小巷都似曾相识,又好似陌生;似乎总是在重复的隧道里穿梭,置身其中仿佛误闯迷宫,没方向感的人会迷失方向。
我们团的二位女旅友迷失在巷道,还好有现代通讯工具,最后由警察送了回酒店。
这里的巷子造型各异,但又似乎一模一样。就象走在无数拱顶穹窿之中,房屋有拱,巷道有拱,门廊有拱……无所不拱,无处不拱。每穿一个拱道,仿佛越过了一个时代;每转一个巷弯,好象穿越了一个世纪。
巷子的拱又形态不同,有的是桃形,有的是圆形;有的单孔拱起,有的连续拱廊,甚至拱顶上是过街楼式的咖啡馆……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脱不开波斯形态和伊斯兰的风格。
巷道深遂而迷幻。看着路到尽头,却柳暗花明,突然小路分岔向左右两面而去;看着通畅,到头却是山穷水尽,进了死胡同;有的巷道稍宽,竟然能开辆小汽车;当然最多的只能走人的窄巷。真是,曲巷通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径!
走在这种七拐八弯的巷子里,就是我们方向感好的人,也要在出发时先要确定一下方位,拿好酒店的名片,以备不时之需;再看好城中聚礼清真寺那个最高的宣礼塔,确定一下酒店位置,然后才敢穿弄过巷。
在行走中还要时不时确定一下东南西北,实在迷糊了,就爬到屋顶上去看一下那个最高的宣礼塔。好在古城基本都是一层土坯房子,很少有二层建筑,屋顶都是休闲去处,搭个凉篷,放几把椅子,许多都是咖啡馆和抽土耳其水烟的地方。
亚兹德古城中心区内狭窄的街道纵横交错,巷道弯弯曲曲,走着走着,你就会跟那些景点不期而遇。突然就见到了聚礼清真寺、亚历山大监狱、十二伊玛目葬礼架等,正好就此参观。这种由着性子游荡,巧遇景点,比刻意到景点玩不知有趣多少倍。
伊玛目葬礼架的名字叫做Nakhl,象征着先知穆罕穆德外孙、第三代伊玛目侯赛因的棺材。侯赛因在公元680年10月10日在卡尔巴拉遭遇到倭马亚王朝的截杀,从此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彻底决裂。
这一天被什叶派定为阿舒拉节,人们用木材制作了这个葬礼架,放置侯赛因的棺材,蒙上有特殊图案的黑布,什叶派的信徒们抬着游行。每年阿舒拉节期间会重复这一习俗,象征着伊玛目的葬礼,这个过程被称为Nakhl Gardani。
亚兹德还是古波斯最古老的宗教——琐罗亚斯徳教(Zoroastrianism)也叫拜火教的文化中心,如今在这里居住着一万多名教徒。居民们恪守穆斯林的规矩,尤其女人身穿黑色长袍,头发被严裹在黑色头巾中,在巷子中我们时不时能与之不期而遇,让你猛然发觉这里是现实的伊斯兰国度。
当然,亚兹德最美的是她的日落时分。金色夕阳沥在土黄色调的墙上,泛着黄金般的光泽;西坠的金轮,变化着角度,让无数地高塔土屋斜拉出不规则的线条;尤其是许许多多不同形状的风塔,在晚霞中如仙女般舞动曼妙身姿,尽显波斯风采。
黄昏之时是必须要找一个制高点才能尽赏老城的美丽暮色。好在几乎所有的土屋顶上都被利用,不是咖啡店就是小吃店,抑或是吸烟休闲之处。许多屋顶上一个个小帐篷,或布的,或草的,有的小帐篷里还有取暖器,为冬天取暖。
伊斯兰教不许喝酒,更没有夜生活,但可抽烟,可以三二聊天。于是傍晚人们三五知已相约,登上高处,观看城市夜景,喝杯咖啡、抽些阿拉伯水烟,也是当地年轻人的唯一大乐趣。
至晚,于高处再看古城,千幢万户土屋,灯影瞳瞳,最耀眼的是被夜灯照亮的几个清真寺,蓝调的圆穹顶和直插夜空的的宣礼塔,召唤着一千零一夜中的神灵,辉煌依旧。
不仅让人感叹,来伊朗一定要放下所有的成见,才能真正感受波斯面纱背后的热情与虔诚。
——54古巷骑行32——
——55暮霭寺塔——
——56晚霞清真寺,夕照金风塔——
——57快乐的伊朗人——
——58顽童——
——59斜阳古陶——
——60亚兹德酒店侍应生——
——61土房上瞰亚兹德古城——
——62快乐女孩——
——63绿塔蓝寺——
——64古城凉亭——
——65迷宫巷道的精彩——
——66巷道骑行——
——67晚霞中的清真寺——
——68清真寺晚景——
——69信徒俩——
——70老城商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