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旅游文化谈天说地休闲感悟随笔美图生活法国巴黎巴黎歌剧院欧洲旅游 |
分类: 漫游散记 |
一间小休息室的局部
从这几个休息室出来,就到了二层的回廊。因为毕竟是歌剧院,所以二层与一层、三层和四层都有着结构相同的回廊—是为了方便进出各个包厢而建。回廊因为没有自然采光,所以尽管壁灯都打开着,也还是显得有一些昏暗。回廊靠剧场一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包厢的暗红色木门,每两个一组—有点像一些酒店的房门排列。回廊的地面上铺着图案非常花哨的地砖,这些地砖看起来似乎是当代工艺技术的产物—也许剧院内部刚刚修缮过吧?沿着嵌有包厢门一侧的内墙边上是宽约一米的单层台阶,台阶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并用铜条压着边儿。靠着回廊的内、外墙也立有一些音乐家的半身塑像,仔细看了看,没几个脸儿熟的—不能怪他们,只能怪我自己音乐知识有限,呵呵。回廊的外墙上还挂有一些小幅的、装在画框里的油画,其中一张的画面上是一个跳芭蕾舞的女演员,老婆说她很喜欢,还特意拍下来作为纪念。
二层回廊
老婆喜欢的那幅油画
巴黎歌剧院的剧场是不允许游客直接进入内部参观的。歌剧院的管理人员仅在二层和一层各打开了一个包厢,让游客们依次进入其中,以“瞻仰”一下剧场的概貌。不过这样也好,顺便还能看一下包厢的内部是什么样子。
我们所进入的这个包厢,宽约三米多,纵深有八米左右。进门之后的墙壁上装有金属壁灯,还有挂衣帽的架子。也许是为了参观的方便,靠近包厢前端围栏处的桌子和靠椅都被撤掉了,因而包厢里显得有些空旷和简陋。靠着包厢的围栏,游客们基本上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剧场内部的全貌:正前方是红褐色的大理石舞台,一块大红色的丝绒幕布仿佛从天而降般地垂到舞台的台面上,幕布的下端和四周是金线绣成的华丽图案和流苏。所有的座椅、包厢墙壁和包厢之间的隔板都是大红色的丝绒作表面,所有的立柱、座椅框架、包厢围栏、顶棚和装饰浮雕都漆成了黄灿灿的金色。无疑,这种大红色和金黄色的组合在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还透着一种皇家的高贵、奢华和气派,这让我脑子里瞬间想起了北京的故宫!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大家可别忘了: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就是皇家歌剧院,而且还是法王路易十四批准建设的!但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剧场里的光线太暗,照片拍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
剧场的概貌
我俩又到一层的回廊转了转,和二层的结构大同小异:只是多了进剧场的门而已。没必要在一层过多流连,于是我和老婆又顺着宽宽的大理石台阶,下到了剧场的底层。底层的结构和上面几层是不一样的:因为底层没有包厢,所以它在空间上要稍稍宽敞一些—有一个圆形的休息厅,但休息厅的装饰相对于二楼的那个“金色大厅”而言,非常简单,光源的设置也有些稀疏,估计这和在底层非包厢里看剧的观众们的身份有关。不必感慨,等级观念从来都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剧场里。不过,在这个休息厅的墙上有几个装饰用的、外形像是奖杯或者花瓶之类的东西,也值得看一看。另外,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一层回廊正门的前面有个素白色的小平台,在这个小平台的背面—也就是底层入口处的顶部,在它的下方有一座金属材质的女神坐像,造型非常优美、神态生动,再配以她身后和头顶墙壁上的那些精美的浮雕图案,真是“精彩不容错过”!我怀疑在这个位置上有一个小型的喷泉,但现在没有打开,因为围着女神塑像的四周有一道高约二十多公分、厚约一砖的大理石围坝。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此刻真的有喷泉在水花四射,辉映着塑像两边明亮的灯光,我们在这份朦胧、迷离中欣赏“女神”的风韵,一定会领略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婉约而神秘的美--- --- 不过,这次我们是没有机会欣赏到此番美景了,希望未来朋友们能有此眼福!
底层圆形休息厅墙上的装饰瓶
底层入口处的女神塑像
在浑然不觉中,我和老婆在歌剧院里已经“转悠”了两个多小时,看看表,指针已接近巴黎时间中午12点40。虽然心里有一点恋恋不舍,但我俩也只能带着已经审美疲劳的眼睛和开始唱歌的肚子,从巴黎歌剧院的大门里走了出来。
上篇:请跟我梦游巴黎(22):http://blog.sina.com.cn/u/4be5c9e3010009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