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旅游欧洲法国巴黎杜勒斯皇家花园杜勒斯宫美图感悟随笔休闲谈天说地生活 |
分类: 漫游散记 |
R.Derivoli大街在巴黎算是是一条比较高级的商业街,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景点大街。大街的南侧(从我们所住的酒店开始)由东向西依次是卢浮宫、杜勒斯皇家花园和协和广场等著名的景点,而北侧则是些年代较为久远、颇有历史感的带有骑楼和穿廊的老式建筑,现在大多用于作免税品商店、古董店、咖啡馆或是其它商业用途。我俩此刻就走在北侧这些建筑沿街的长廊里。
(R.Derivoli大街)
R.Derivoli大街上时停时行的车流十分有序,几乎没看到有乱抢乱插的现象(看来国人的驾车素质还有待提高啊)。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在往来经过的轿车中,约百分之八十都是两厢车(这和我们国内恰好相反:国内的三厢车占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例),看来节能和环保意识在法国已经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政府在制定汽车工业发展政策的时候,是否应该向如法国一样的老牌汽车国家借鉴一下相关经验呢?
车流中不时会有“一厢”的Smart驶过。这种小巧的两座车,以前只是在网上的图片中见过,这次看到真车,觉得更是精致、漂亮。造型卡通而又略高的车身,再配以鲜亮的颜色,使得Smart在其它的车辆中非常地抢眼。当车流遇红灯停止时,一辆辆可爱的Smart看上去就如同标缀在长长的五线谱上的音符;而当车流向前行进时,在夕阳迷人的余辉里,它们又像是一个个跃动的、美丽而纤巧的小精灵。
我和老婆边走边看,边看边走。我看左侧R.Derivoli大街上驶过的汽车,而她则在欣赏右侧路边各种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的物品。在愉悦而又轻松的心情中,感觉很快我们就走到了下一个路口。
猛然间,一座耸立在道路中央的、金色的塑像赫然入目。一个戎装的少女,右手高举法国国旗,昂然立于马上,表情庄严而凝重,目光中似乎透射出不屈、勇敢和坚强。在夕阳的注视下,她左手勒住嘶鸣不止、扬蹄欲奔的战马,正放眼向前方的塞纳河望去,仿佛在思索着下一步进军的方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她就是著名的“圣女贞德”。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天主教的圣徒。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按照史实记载,当时英国大举入侵法国,兵临法国的奥尔良城下,此时的法国几乎面临着被灭亡的危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来自法国巴黎郊区的农村少女,挺身而出。她不但骁勇善战、身先士卒,而且用兵如神,打得英军节节败退。这位少女就是史称的“圣女贞德”。带领法军击败英国的传奇少女,虽然后来被英军俘虏并处以火刑,但仍深得法国人民的景仰,并获“圣女贞德”的称号,至今依然被广为传颂。
(路口的圣女贞德塑像)
过了这个路口,前行大约十几米,再横穿R.Derivoli大街,我俩就来到了卢浮宫的邻居-杜勒斯皇家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的门口。这座花园的南边毗邻塞纳河,而北边就是长长的R.Derivoli大街。
据说,在公元十七世纪以前,按照传统,法国的国王一直是只居住在卢浮宫里面的。但在1559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去世后,其遗孀美第奇决定搬出亡夫居住的卢浮宫,另建一处新宫。1564年,美第奇下旨在卢浮宫西面约250米远的地方营建杜勒斯宫。而“杜勒斯”的名字则来于该处的一座石灰窑(tuileries)。设计师在设计杜勒斯宫的同时,在宫殿的西侧又设计了杜勒斯花园。花园仿照美第奇王后的故乡-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花园,布局按照轴线对称,并种植了来自意大利的柠檬、柑桔等植物。宫殿于17世纪初完工,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与卢浮宫相连。自亨利三世至路易十三,法国国王均往来居住于杜勒斯宫与卢浮宫这两处宫殿中。1682年,法国宫廷移往新落成的凡尔赛宫,杜勒斯宫被遗弃,而其花园则成为巴黎市民喜爱的休闲度假场所。1799年雾月政变后,拿破仑宣布杜勒斯宫为其执政的官邸。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杜勒斯宫改称为皇宫。杜勒斯花园也因此改称为杜勒斯皇家花园。这就是杜勒斯皇家花园的由来。
(从杜勒斯皇家花园望过去的卢浮宫建筑的一角)
进入花园(是免费的),发现花园北侧的空地儿上安装了许多体积比较庞大、在各种不同方向和角度旋转的游乐设施,但玩的人并不太多。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也在搞所谓的“环球嘉年华”,只是规模比较小罢了。想到北京这两年每年都搞得如火如荼的“环球嘉年华”,看来在游乐方式方面,真是有点儿“环球同此凉热”的感觉,呵呵
。




下篇:请跟我梦游巴黎(4):http://blog.sina.com.cn/u/4be5c9e3010007ki
上篇:请跟我梦游巴黎(2):http://blog.sina.com.cn/u/4be5c9e3010007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