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名画<百马图>长卷局部)

刘晓路先生(前坐轮椅者)临终之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排左二为《百马图》长卷现在的主人华夏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中日友好博物馆终身馆长王雪)
日本名画《百马图》──定格古代马
(见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8/11/SG-944904.htm大公报收藏版)
作为北京奥运马术比赛的承办地香港,近日迎来从荷兰输出的比赛马匹。这些进口马身材高大、皮肤光洁、毛发飘逸,融汇美与力量。如此出色的马种在今天已经为数不多了。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步伐加速的背景下,马与其它的动物一样,生存环境日趋恶劣;此外,马的许多功能已被现代化的武器、工具、装备所代替,马在战争、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大大降低了。面对江河日下的窘境,马的种类渐渐减少了,许多已经销声匿迹。
中国内地一位著名收藏家家王雪,珍藏的一幅三百多年前的日本画家的《百马图》,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许多已经消亡的古代马,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意义。在王雪的博物馆里,流连在《百马图》长卷之前,一个个跃然纸上的马的形象,在脑海里奔腾纵跃。那万马奔腾的古代景象,舒展在眼前。
《百马图》千金难求
这幅《百马图》长卷出自于日本江户初期狩野派画家狩野主马助的手笔,作品的完成年份是在正保四年即公元1647年,距今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百马图》长卷长682厘米,纵33.5厘米,为纸本墨画浅着色,共画有57匹马,其中55匹用楷体书写马的名称。每一匹马的姿势各不一样,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王雪说,此画是古代对马匹分类的总结之作,历时10年方才完成,凝聚着画家的心血。此画后来被作为研究马的文史资料保存下来,对人们认识古代马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百马图》在世间流转三百多年后,辗转落到现在的主人王雪手里。王雪是专攻日本文物与艺术品收藏的内地收藏家。他现在的身份是华夏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中日友好博物馆终身馆长。说到《百马图》的来历,王雪回忆道,《百马图》是他的二十年至交刘晓路1992年从东北收购的,因为王雪专事日本文物与艺术品收藏,他将这一珍贵画作转交给王雪。
虽然王雪的日本珍贵藏品不计其数,但他对这幅画偏爱有加,一是因为这幅画的艺术与史料价值,二是因为它凝聚着他与未尽天年的朋友刘晓路的珍贵友情。曾经有英国人出高价购买此画,王雪婉言谢拒。2006年2月,日本驻华公使井出敬二参观博物馆后高金求之,王雪仍然没有答应。在王雪心里,有一个梦想,想以此画为基础,建立国内独一无二的马博物馆和赛马场。
珠联璧合打造《百马图》
《百马图》的大功告成,画家狩野主马助虽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黑泽定幸的襄助,这一名画也难以问世。在日本的江户初期,人们大多不知马的名字。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幕府掌管马的家庭的黑泽定幸,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马,便按照真实的马去查阅各种书籍资料,采访有关学者,搜集民间俗称,并请当时狩野派画家狩野主马助画出各种马的形象。正是源于黑泽定幸的这一动机,以及狩野主马助全力合作,才有了《百马图》。
黑泽定幸在狩野主马助的画上,将马的名称一一标注,供人按图索骥。他这一看似画蛇添足的作法,似乎有损画面的整体和谐美感,但却为几百年后的后人考证研究这幅《百马图》上的马提供了便利,否则百年时空的隔膜,使人们对于这些大多数已经不存在于世的马的考究,几乎难于上青天。《百马图》画作上马的名字标注,皆以繁体汉字为准,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古代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百马图》乃马之群英会
马,曾经与中国人息息相关,它们在古代主要是作为战争、生产的最主要工具而受到重视,相马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在秦宫壁画、秦汉兵马俑、汉代帛画、马踏匈奴石刻、汉唐辽墓室壁画车骑出行图、画像砖、画像石、昭陵六骏和唐三彩中,马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各种马的名称,在《诗经》、《楚辞》、《尔雅》、石鼓文、《史记》、《汉书》、《说文》中多有记载,至今在《辞海》属于马部的字仍有144个之多。
《百马图》展卷观之,楷体书写的马名(繁体字)各列其中,其先后曰:「駽、骃、骓、騥、骢、白骢、黄骢、駂、驒、骓、騜、駽油马、骢騜、赤骢、骅、骍、赤骅、白骅、骝、马耋、骠、、粉嘴骝、紫骝、騜、駓、骅騜、骅油马、斑骝騜、騧、骝油马、璜骝、油马、騢、赭黄马、斑騢、駩、骆、沙骆、白骆、斑骆、騢油马、驙、骆油马、骆騜、騽、骊、油马、骃鱼、骢鱼、璜鱼、白骅鱼、骆鱼、騢鱼、马间。」这些不同的马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像是在《百马图》这个舞台上,在开一场精彩纷呈的群英会。
关于马名的这些汉字,许多今人大概已经难以辨识了,但过去却是马的符号,它们随着这些马的消亡也几乎从人们的内心消失了。王雪由此生发出一种时代变迁的沧桑感,他说当年万马驰骋的时代,早已被机器时代取代,马也走入了历史的幕后,然而人们对于马的追怀和兴趣依然不减。
早逝英才考证马家族
《百马图》的前主人刘晓路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评论》责任编辑,曾为东京艺术大学、东京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论著有《日本美术史》、《20世纪日本美术》、《日本绘画百画》、《中国帛画》、《春秋战国艺术史》、《宗教美术》等。他为国家文物局、公私博物馆、各地收藏家鉴定作品达30000件以上,在国内享誉「日本文物鉴定第一人」。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专家,却未尽天年,2001年8月6日病逝于北京。
刘晓路虽然已经病逝,然而《百马图》的现在主人王雪依然缅怀于心。王雪对刘晓路在日本文物鉴定方面的专业素养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专业方面毕其一生,孜孜以求,然而?志而殁,实乃遗憾。
《百马图》上的马虽一一被标注马名,但是一些字在现行的辞书中已无法查寻,何况即使可查,也难以从字面的意思真正理解,因此一切看起来并非易事。刘晓路为了破译这一「密码」,生前曾花费大量时间,在浩瀚的历史文献的故纸堆里爬梳甄别,终将《百马图》上的马种一一详细注释。这种工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专业学术素养,绝难以胜任。刘晓路能完成这一重任,无愧于「日本文物鉴定第一人」之头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