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中国不缺建筑师》人文图书 |
(图片来自网络)http://99166.com/Article/UpLoadFile/UploadFile/2007823231227691.jpg鬼节谁知我心?" />谨以个人名义,祭奠因身份卑微,而未被载入正史的能工巧匠们。特别是皇家建筑竣工之日,即为魂归西天之时的孤魂野鬼们。
2009年9月3日20:08:55
故宫、北海、颐和园依旧在。
古庙、石坊、民居、前门楼子、皇家陵园、立已久。
可你们——那些设计、建造他们的能工巧匠们今安在?
今天,七月十五。中国传统的节日——鬼节。谨以个人名义,祭奠因身份卑微,而未被载入正史的能工巧匠们。特别是皇家建筑竣工之日,即为魂归西天之时的孤魂野鬼们。
是因为怨吧,你们要用精巧细密的心思,蓄意把地狱设计成九曲十八弯。让谋害你们、忘记你们的,投胎返阳也难。
切莫要怨恨了。
今天,在冥界最盛大的节日,我和所有记住你们的人一起,超度你们的亡灵:魂归来兮!
魂归来兮!魂归来兮!
魂归来兮!http://img1.qq.com/xian/pics/1135/1135535.jpg鬼节谁知我心?" />(图片来自网络)
——————————————————————————————————————
当全世界纷至沓来享受盛大的紫禁城,却无人知晓这座世界之最的圣殿设计师、建造者到底姓字名谁?蔡信?蒯祥?杨青?陆祥……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能工巧匠们是怎样一个活法?那个恢宏庞大的建筑群是怎样被设计出来的?为寻找灵感他们是怎样伴着如豆的烛火,煞费苦心,眉头紧锁?他们是怎样提着一颗谨小慎微的心,向非技术性决定因素妥协或周旋?他们本就是历史,但却因匠人的身份,无资格载入正史。他们的身躯、心灵、连同名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了迷一样的千古咏叹。
比起几百年前默默无闻的建筑先辈,如今的建筑师们,声誉地位与建筑捆绑在一起算是历史的进步。他们不仅台前有了身影,幕后有了声音。还会因这个建筑实体受到瞩目、追捧,抑或遭受鞭笞和咒骂。而在尚未健全的建设大环境里,这种或褒或贬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是否当之无愧地恰当?当一个本是单纯的建筑,被输入了政治、资本、利益、速度等多重指令,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苦辣甜酸?
抛开客观、中立、理性的职业信条,我也仅是个红尘俗世中的一个平凡女子。我为他们的中标、落选,或喜、或悲、或愤愤不平。为他们处事冷颜冷色、热情豁然、不温不火,唏嘘不已。在将他们集纳入书的漫长周折里,他们,不仅与我职业相关,还渗透进了我的人生轨迹,成为我感知世间冷暖的参照物。这也更坚定我通过写这些人,来呈现建筑师生存众生相的本意。
我深知,写人不同于写动物,更不同于写产品,只写外观、表皮和功能。笔不触心灵,便难表现人性的广袤、深邃与灵性。但人如无形之水,百人百解,千人千样,没有定势。写一个人,要比弄清一个世界要难得多。也知草成急就的文字,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学识、胸怀、眼界、才情与性格。但我还是愿意走近他们,用4年的时间积累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他们。用笨拙的手和最朴素方式表达他们。
我坦陈没有什么骄傲的资本,却很有自知之明。我仅写了我找到的,看到的。毕竟,放言鼓捣一桩类似中国大全、世界之最的狂事,我干不来,也不会干。而对于论资排辈、盖棺定论的牛事,我既不热衷,也觉得无趣儿。故而,完全以写“人”为主,作品和主张,只为烘托人物儿捎带安置。从未敢让这本书去背负什么大而全的学术包袱。进而,早就直视了它的浅陋、遗憾和不完满。缺儿,本身就是完满的一部分。不是么?
更何况,我仅希望它是一本能搁在竹摇椅上,放进背囊里,歪着,靠着,卧着,倒着都能翻出欢快的枕边书、口袋书。且不论读者您是学生、业主、文学爱好者、建筑师同行、开发商……尽可无需劳神费劲就能看图、瞧画、读字,识脸谱、按图索骥,各取所需。当然,您在又哭又笑的当儿,能嚼出一点咸淡味儿,是我最快乐的事。
而我最终期待的则是,这些欢快而沉重的方块字能够福寿绵长。当我们这些拆房子、造房子的、写房子的人回归大地呼呼睡去,这些个文字精灵能继续活下去,给历史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