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按照东北老家“过9,不过10”的习俗,吴振绵请至爱亲朋“喝了顿酒”,算是过了60周岁的生日。
60岁,中国绝大多数男性公民退休的年龄。但作为是国家体育总局所属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体产业的掌门人,吴振绵是去,还是留?悬而未决。
两年前,吴振绵58岁,记者去采访,正逢他犯颈椎老毛病,晃悠着脖子,说精神状态太差,死活不让拍照。吴振绵,从十三四岁起打球直到三十几岁,外表看着威猛健壮,实际上20年的篮球生涯,让他浑身是伤。那次,记者问:“58,快到退休的槛儿了。”他答:“忙,还没顾得上想这事,一切听¶事会的安排。”
一年前,吴振绵59岁,记者让他发表2008年地产预期,他不肯接招。说“2008年的事,就别问我了吧?”
“问Ë?”
“我的继任者。”
“明年就退休?”
“不知道,一切听¶事会的安排”。记者穷追不舍,“现在,不还没让您退嘛,不问您问Ë?”
吴振绵嘿嘿一笑,算是接了招儿。
但退休这事,也就没了下文。
商人潜质
2008年3月27日,中体产业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了10周岁的生日宴会,到场的部级嘉宾16位。也就在这一天,吴振绵悬而未决的去留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他正式接到不退休的通知。
“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就一定好好干。像我们这种干部,从小当运动员、当教练,在组织内,应该是服从需要,这是我们的宗旨。”吴振绵的行动纲领是一切听组织的,多少年来一贯如此。
弹指一挥间,就是10年的光阴。
10年前,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挂牌成立。
当时运动员出身的吴振绵,出任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事长兼总裁,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说是官员,其实,吴确切的身份定位是半官半商,名副其实的体育商人。组织这样安排,也可谓是人尽其用。
说当官,吴振绵从1984当副科长算起,前后加起来有十几年,时间也真不算短。先是管服务公司,后来管彩票、基金。1993年北京开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看他干得不错,就想把他调到北京管体育基金。
论当商人,吴振绵资历也颇深。1995辽宁省体育广告公司的成立,他当正科长的时候,辽宁体育馆里还没有广告牌这一说,可他花了两万块钱买断所有能挂广告的空间,然后再转手出租广告位。
还有一件事。1984年他组织老年人自行车旅行团,看自行车架子上的人造革的行李箱子上空着,觉得挺浪费,就贴上犀牛刀片的广告。当然,那广告也不是白贴的。
管中窥豹,这两件小事情足见吴振绵身上巨大的商人潜质。
执掌中体
但扛过中体这面大旗,吴振绵着实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¾营国家体育总局所属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不像广告公司À到广告找到钱这么简单。
担起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重责,吴振绵首先必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己任,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压力。1998年,没上市的公司都忙着找钱,中体是上市公司,吴振绵却在发愁找到的钱来干什么。
很幸运,运动员、教练员出身的吴振绵,遇上了打排球出身的魏纪中和踢足球出身的王俊生,相同的¾历,让这三位骨子里、血液中都是体育的老朋友确立了挖掘奥林匹克隐性资源,
发展“一园、二健、三竞赛”及“中奥广场”的“3+1”主线。“一园”即奥林匹克花园;“二健”就是健身连锁;“三竞赛”指的是拓展体育竞赛市场及管理体育场馆;中体产业通过整合旗下三大集团的核心优势,推出了奥林匹克花园的升级产品——中奥广场。
中体的战略战术很明确,但很多人还是对吴天生运动员的身材、憨厚的外表就是产生一个错觉,他不是当商人的这块料。特别是当初进入还牛气冲天的地产行业时,那些身¾百战的地产商就真没把他当回事。
“房地产有风险,慎入!”某成功地产商劝戒道。“那为什么你还做?”吴有点不服气。“我有¾验!”“你一开始就有这么多¾验?难道¾验不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吴拿出运动员不服输劲头的反问,闹得对方很尴尬。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刚入行的吴振绵凡是参加行内的会议,一登台,就先声明“我是学生,是学习来了。”“我是外行,我是来学习(做商人)的。”自曝其丑的吴振绵不但没遭到取笑,反因谦恭的态度落得“谦虚厚道”的名声。
时至今日,奥林匹克花园已¾花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长沙等40多个城市,基本完成了全国连锁格局。
奥林匹克花园的升级产品——中奥广场,已¾在湖北武汉、广东佛山、½西九½等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还有近20多个城市在积极洽谈中。吴振绵现在的吃饭、喝酒、起飞和降落大都跟这些事情的谈判有关。
他已¾彻底成为了自己曾¾向往的商人,他说自己只要一天不退休就要把这个商人的角色坚持到底。
滴水不漏
都说无商不奸,可吴振绵不那么看,他说自己是个正义的商人,有责任感的商人。中体的产品让他的大众口碑甚佳,被业内人士定位为:实在的商人。
不过,也有人不那么认为。
“吴振绵大大地狡猾,采访他是件太累心的事。”跟他熟识的记者这样发表采访感言。
问其何出所言,这个记者道出Ô委:太难对付了,说话点滴不漏,守口如瓶,纪律性极强,但凡组织不让说的事,你打破砂锅,什么都问不出来。但凡组织让说的事,他也都能避重就轻,游刃有余,绝对不会¹满弦张。事实也确如这个记者所说。
比如,中体产业参与了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工作。将在奥运会开闭幕式策划、市场开发、奥运村和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保险、奥运票务、奥林匹克文化广场、奥运特许商品专卖等诸多方面深层合作。
无疑,你要是问他,“悉尼奥运只卖了1/3的门票,北京奥运是不是一定能坐满?”
刚才还侃侃而谈的吴振绵立马停住话头,正襟危坐地说:“这事你得问奥组委。”
又比如,记者问他现在最欣慰的事情是什么?他说:“大家很信任我。”
记者问“这么说,上级对您工作也很满意?”
吴呵呵一笑:“领导的事我哪知道啊,你甭套我话。”
再比如,总称是地产学生的吴振绵,偶而也会说出表示雄心大志的话,“奥林匹克花园模式是别人可模仿不来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奥林匹克花园会有很大发展。”
“不久是多久?”记者希望他把话说透。
“不久就是时间不长。”吴狡黠地笑。
“那到底是多长?”
“就是没几年。”
“能具体点吗”
“也就是6、7年吧。”
吴振绵就是这么懂得在坦荡中保护自己,这与他在房地产圈子的“学生”身份很相符,与他当运动员不服输、争第一的身份也很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