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2008-12-22 22:26:25)
标签:
论语孔子人生哲学儒家文化道杂谈 |
【原文】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注释】
磬:音qìng,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
荷蒉:荷,肩扛。蒉,音kuì,草筐,肩背着草筐。
硁硁:音kēng,击磬的声音。
深则厉:穿着衣服涉水过河。
浅则揭:提起衣襟涉水过河。“深则厉,浅则揭”是《诗经·卫风·匏有苦叶》的诗句。
末:无。
难:责问。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南怀瑾释最后一句为:结论难,人生的最后一章很难下笔。)
●自语
孔子在卫的这次击磬,恐怕是既不尽善也不尽美,只是排谴胸中类似“莫我知也夫”的郁闷之气。让一位扛着草筐的隐士听了个正着,于是对他进行了一番讥讽和教育。没有人了解你,重用你,你自己过自己的就是了,何苦有那么多想法呢?孔子固然博学多才,对自己的弟子授业传道时振振有词,但每逢遇到隐士高人,却都被动得很。皆因为他对“道”悟得很透彻,很可能知道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如: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的感叹)心中也向往隐士的生活,只是心性使然,作不到而已。别人做到了,讥讽他,也正讥讽到他的疼处。他自然就矮了一头。
孔子心怀天下,是个聪明人,博学者,又是个执著的行动者。综合起来,必导致不少的困窘。
《论语》的编辑者能如此全面地反映孔子的思想,也是不得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