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008-12-12 19:30:53)
标签:

论语

孔子

人生

哲学

儒家

文化

杂谈

【原文】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微:无,没有。
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
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
自经:上吊自杀。
渎:小沟渠。

 

【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朱注]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复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征,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
[钱解]管仲、召忽之於公子糾,君臣之分未定,且管仲之事子糾,非挾貳心,其力已盡,運窮勢屈,則惟有死之一途而已。而人道之大,則尚有大於君臣之分者。華 夷之防,事關百世。使無管仲,後世亦復不能有孔子。孔子之生,而即已編髮左衽矣,更何有於孔門七十二弟子,與夫《論語》之傳述?故知子路、子貢所疑,徒見其小,而孔子之言,實樹萬世之大教,非為管仲一人辨白也。蓋子貢專以管仲對子糾言,孔子乃以管仲對天下後世言,故不同。

 

●自语
想起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无谓的死,孔子也是看不起的。所以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无论如何,人的生命还是最重要的。号称尊儒的中国,不知后来为什么把微名小义、贞节面子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多少人死在这上面。真是悲哀。
这里出现“匹夫匹妇”这样的词,自然是贬义。可能分量比“小人”轻些。孔子手中有一大堆“圣人”、“君子”、“贤人”、“士”等奖牌召唤着人们,也有“小人”、“匹夫匹妇”等这样的卑贱名分等着人们认领。这是他的教育术。解读“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其中还是很明显地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思想。

人死,也要死得其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