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语《论语》: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008-10-08 19:17:40)
标签:

论语

孔子

儒家

文化

人生

哲学

杂谈

【原文】
9·27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衣:穿,当动词用。
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臧,善,好。 南怀瑾解“不忮”为心中很正常、坦荡。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朱注]谢氏曰:“耻恶衣恶食,学者之大病。善心不存,盖由于此。子路之志如此,其过人远矣。然以众人而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而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

 

●自语
4·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自己单独呆着,穿得艰苦朴素一些,还容易做到;但和衣着华贵的人在一起,能够不耻,不自卑,就不容易做到。这有时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就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怕人嘲笑,或耽心穿着太差了对人不尊重。但内心特别充实者,把这些看得很淡。所以能够不耻,反映的是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子路够本真的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那群“衣狐貉者”会怎么想这个“衣敝缊袍”的?孔子有时特别注意对别人的影响,仁啊礼啊都是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从这章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孔子对内在的要求远远胜过对外在的要求。内心的充实,自信,更为重要,有时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对待自己,“人不知而不愠”。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是个很单纯直率的人。学了一样东西,就抱住不放,老师表扬一句,就天天挂在嘴边,可爱而愚直。孔子是不会满足于子路停留于这种低层次的,于是就敲他一脑门:你小子光这样就行了?还想进步不?这也是寓教于乐。字里行间,可见师徒之间其乐融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