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语《论语》:颜回三月不违仁
(2008-09-09 06:13:23)
标签:
论语孔子儒家文化人生哲学仁杂谈 |
【原文】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
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朱注:仁者,心之德。
朱注:程子曰:“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不违仁,只是无纤毫私欲。少有私欲,便是不仁。”尹氏曰:“此颜子于圣人,未达一闲者也,若圣人则浑然无闲断矣。”
钱穆:违言其由此他去,至言其由彼来至。如人在屋,间有出时,是违。如屋外人,间一来人,是至。不违,是居仁也。至焉,是欲仁也。颜渊已能以仁为安宅,余人则欲仁而屡至。日月至,谓一日来至,一月来至。所异在尚不能安。
前边讲,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这里讲颜回可以长时间不违仁,其他的也就一时半会地做到仁。这是对颜回好学的具体解释,也是对颜回人品的肯定。
孔子虽然偏爱颜回,最高称赞也不过是“其心三月不违仁”,并没有称颜回是仁人。孔子讲情,但更讲理。情不逾理。颜回只不过是在向仁的目标努力,也并没有达到仁人的境界。对人的评价,孔子的原则性及强,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苟且半点。褒扬的语言,孔子是非常吝啬的。
奇怪的是,他经常臧否学生,有时抬举一个打击一个,有时抬举一个打击一片,有时把所有人都打击了,但《论语》中并没有关于学生们嫉妒、怨恨、不满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