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08-04-11 22:17:03)
标签:

论语

孔子

人生

哲学

儒家

文化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
免:避免、躲避。 一解为放纵。
耻:羞耻之心。
格:一解为“至”,二解为“正”,三解为借为“恪”,敬也。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或讲被处罚的人会更加放纵)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朱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钱解]孔門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禮治。此章深發其趣。蓋人道相處,義屬平等,理貴相通。其主要樞機,在己之一心。教育政治,其道一貫,事非異趨。此亦孔門通義,雖古今異時,此道無可違。

 

●自语
这章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同一个意义。与老子讲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有共同之处。
外在地看,是一种泛道德主义。内在地看,是孔子的一家之言,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课程。
泛泛地说,一个人犯了错误,如果揭发出来,让他出丑或绳之以法,可能会彻底粉碎他的自尊底线。他很可能破罐子破摔,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就丧失了道德,人也就无可救药了。如果不是太大的错误,出现个有德行的人,厚爱一下,就像《悲惨世界》中的主教米里哀包庇冉·阿让一样,以德感化他,也许可以使一个罪人变成有德之人。孔子特别强调感化的力量,即一个人应该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他人。这是孔子的一个很有特点的主张。
泛道德主义的问题往往出在这个“泛”上。人有异,国家有异,时代有异。“民”,得分什么“民”。身为官员的人可以以“德”、以“礼”要求自己,但要求了未必会出现百姓“有耻且格”的结果。官员的“德”和“礼”是需要的,但“德”、“礼”的后面,万万缺不得“刑”的震慑。以德为主,以法为辅最好。
提出一种主张,设定一种结果,是《论语》中常用的一种叙述方式。我们从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接触到这样的句式。只是夫子设定的许多结果,推测、想像、理想味太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思无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