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琐记 |
广州地铁已有两条线路在运营,有两条线路即将投入使用。地铁车站分布在广州的东西南北,坐上地铁在这四条线路上走一走,对广州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据了解,广州地铁站名的命名原则是:首先是以地名命名,其次是按路名命名,再按标志性场所、文物名胜古迹命名。根据命名原则,广州地铁最多的站名是地名,如一号线的西朗、坑口、杨箕、东山口,二号线的三元里、海珠广场、客村、赤岗,三号线的珠江新城、大石、五山、岗顶,四号线的万胜围、官洲、北亭、新造等。这些地名,大部分由来已久,也有随城市建设而新出现的,广州人大都耳熟能详,用这些地名做站名是很合适的。
以路名命名的有长寿路、体育西路、新港东、江南西、林和西等站。地铁一号线横过长寿路和体育西路,在这两条路上分别只有一站;二号线江南西站在江南西路的路口,在这条路上也只此一站,所以这三个站以路名做站名是可行的。但以“新港东”做站名就值得商榷了。二号线过了赤岗站是顺着新港东路走的,磨碟沙、新港东、琶洲及二号线的延伸站万胜围都在新港东路上,其他3个站都以地名命名,何以“新港东”独以路名命名?新港东路那么长,不熟悉情况的人怎知道“新港东”在那个路段?
广州地铁“按标志性场所、文物名胜古迹命名”的有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市二宫、陈家祠、农讲所、纪念堂、赤岗塔等。这些特定的建筑和名胜古迹代表了特定的地域,以其名称作为地铁站名,不但适宜,而且有特色。这类站名其实还可以增加几个。如上面提到的新港东站,其出口处是有名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何不按“以标志性场所命名”的原则,将该站命名为“会展中心站”?还有,“林和西”看起来以林和西路的路名作站名,但据广州市地名委员会说,该站是以标志性建筑为命名依据的。这“标志性建筑”显然指中信广场,可是为什么不将这个站命名为“中信广场站”呢?
无论按什么标准命名,都应以便民为基本原则。
下面这篇报道颇多采自本文:
个别地铁站名让人犯糊涂
政协委员建议地铁站命名应尊重市民习惯和熟悉程度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鲁钇山、尹安学、余颖、周乐瑞报道:一个外地人来广州,从地铁“新港东站”出来,茫然四顾却无所适从。因为新港东路全长超过 8公里,沿途居住了数万人口,数百家企业、学校、单位都以“新港东路××号”为标准地址,到底从何找起?在今天上午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陈德发、苏忠阳等政协委员表示,部分地铁站命名混乱,应该规范,为市民出行和游客旅游提供方便。
据了解,广州地铁站名的命名原则是:首先是以地名命名,其次是按路名命名,再按标志性场所、文物名胜古迹命名。根据命名原则,地铁最多的站名是地名,如一号线的西朗、坑口、杨箕、东山口,二号线的三元里、海珠广场、客村、赤岗,三号线的珠江新城、大石、五山、岗顶,四号线的万胜围、官洲、北亭、新造等。这些地名,大部分由来已久,广州人大都耳熟能详。
以路名命名的有长寿路、体育西路、新港东、江南西、林和西等站。一号线横过长寿路和体育西路,在这两条路上分别只有一站;二号线江南西站在江南西路的路口,也只此一站,所以这三个站以路名命名是可行的。但以“新港东”作站名就值得商榷了。陈德发表示,琶洲站、新港东站这两个站都在新港东路上,而新港东路全长超过8公里,沿途居住了数万人口,数百家企业、学校、单位都以“新港东路××号”为标准地址,这就会给外来办事探亲的人产生误导,以为全部都应该在“新港东站”下车,经常要走冤枉路。
政协委员苏忠阳表示,新港东站出口处就是有名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因此,可以根据“以标志性场所命名”的原则,将该站命名为“会展中心站”。
此外,万胜围这个地名是解放前一个地主对自己所拥有的几十亩土地的命名,知道的人不多。而琶洲塔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与赤岗塔、番禺莲花塔齐名的珠江旧航道三大标志建筑之一,因此如以此塔作为万胜围地铁站的名称会更有历史意义,也更容易为大多数广州人熟悉。而厦滘,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远不如附近的洛溪有名。
苏忠阳建议,把“万胜围站”改为“琶洲塔站”,把“琶洲站”改为“会展东站”,把“新港东站”改为“会展西站”,把“厦滘站”改为“洛溪站”,以更加突出区域标志性建筑,减少误会。对于为很多市民所诟病的“汉溪站”改为“汉溪长隆站”这种做法,苏忠阳表示,作为一个市场行为,这种做法未尝不可,但一定要保证地名在公司名称的前面。苏忠阳表示,无论按什么标准命名,都应以便民为基本原则,尊重市民的习惯称谓和熟悉程度;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网络、短信投票等方式让市民广泛参与到地铁站的命名当中。
(2007年1月21日A3版《羊城晚报·广州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