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5:话剧《奋斗》
(2008-11-07 23:23:59)
标签:
杂谈 |
去保利看了一场话剧:《奋斗》,都是80后年轻人演的,总的来说还可以。也许是由于贴近生活,语言动作非常时代化,再加上成功的宣传,来看的人很多,连我周围VIP的席位都坐无虚席。
奋斗这个话剧,从名字上看是要写普通人的奋斗史,仔细一看却又不是,剧中主要表现的似乎是80后北京地区普通青年人的爱情与生活,感觉叫“青春”似乎更加合适。
每个人都有青春时代,也许转瞬即逝,但一定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段时光,有活力,有健康,对未来迷惘,对生命困惑,奋斗这个剧就是从几个身世不同的年轻男女的角度,来表现当今时代80后年轻人的生活与爱情的状态。
80后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似乎有很多的共通点。好比说剧中几个学生从毕业前半年就开始找工作,希望能顺利走上社会,但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对他们很失望,他们对社会也很失望,到最后就是男靠家女靠嫁,靠不上怎么办?只能凉拌,女的去夜总会陪酒,男的在车库里混日子。这多少也说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矛盾的现实:中国在国际工商业链条中没有定价权,多数情况下只有薄利的基础制造业,其结果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需要太多普通的大学生,而人们又觉得大学是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于是造成了大学生多而机会少的现实,等90后成长起来,这个问题也许会更加突出。
剧中的焦点不是奋斗,而是年轻人们的爱情生活,也就是角色们在成长中体会爱情的生活轨迹。青年人经常会感到孤独,什么是孤独?就是渴望爱与被爱,这点无论男女都一样,所以和现实爱情相关的情节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常听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说: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确实,在人有足够的社会生活经验之前,认清自己的爱情,以及找到真正可以共渡一生的异性,都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剧中的几个男女主角都在实验着自己的恋情,在感情纠葛中伤害别人,也被别人伤害,有的人追不上别人,有的人追到了又不珍惜,只知道在床上耗尽青春,弄到最后矛盾重重 --- 让我都很后悔年轻时候没多谈几个。最让我感到不平的是剧中主角,一个叫陆涛的年轻人,由于长得帅,再加上那种不羁与颓废的气质,成了少女杀手,追一个校花级别的美女居然只需要一个电话!给我一种想掐死他的冲动。。。
最后的结局是传统的大团圆,一团河蟹,两对情侣分而复合,剩下的似乎也没什么不满意,最后一群人站在一起高喊奋斗。。。
我觉得这个剧的亮点在于青春期爱情故事贴近生活,而且充满喜剧元素,应该说闲着没事看看还是不错的。至于鼓励年轻人奋斗之类的内容,我没看出来,据说这个话剧是根据小说改编,也许有些东西没完全表现出来吧。人确实该奋斗,但是也该有点前提,一是方向不能南辕北辙,要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才是真正的进步。二是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所谓自强不息,主要不在于自强,而在于不息。人生不仅仅是五六年的青春,而是一个六七十年的旅行,如果有着正确的方向和不息的信念,未来总归是有希望的。
BTW,这个剧的音乐不错,里面有一个唱歌的叫魏晨,据说是个新出的名角儿;另外女主角夏琳的手机铃声超好听,不知道是哪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