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舞剧观后感3 - 松竹大歌舞伎

(2007-09-05 00:18:57)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杂记乱弹
歌舞剧观后感3 <wbr>- <wbr>松竹大歌舞伎
(网络图片:歌舞伎扮相,文殊菩萨的坐骑--英执着狮子)
 
刚刚在保利剧场看了一超好看的演出,日本的近松座歌舞伎。
 
歌舞伎在日本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京剧,是世界文化遗产。当年在日本的时候没能看上一场,深感遗憾,今天总算是得偿所愿了。今天在保利的这出,实际上代表了日本关西歌舞伎的最高水平,由歌舞伎宗师坂田藤十郎亲自演出,他的演出在日本都是一票难求,这次是作为中日建交35周年的贺礼来到北京献艺,据说还有不少日本人专门打飞的来北京看演出。
 
歌舞伎和京剧有些类似,属于男性的专利,也就是说男女角色全都由男性来扮演,但是演员只说不唱,唱腔由旁白负责(实际上最早的歌舞伎是全由女的演,后来江户幕府怕它变成歌舞妓,就都改成男的演了)。坂田藤十郎被称做日本梅兰芳,就是因为他演了70年的戏,别说男女角色了,连动物都能演。
 
歌舞剧观后感3 <wbr>- <wbr>松竹大歌舞伎
(坂田藤十郎,网络照片)
 
歌舞伎起源于400年前的日本战国时代,按理说,这种古典戏剧在现代人眼里应该是多少有些沉闷无趣才对,我去之前,完全是凭着以前看京都天王寺雅乐的印象去猜测,打算捏着鼻子看一场。但是实际的演出令我十分震惊,因为我没想到一场古典演出居然能带给人奥斯卡得奖影片那种的感动。水平太高了!
 
今天看的两场歌舞伎内容不同,第一场叫倾城反魂香,坂田藤十郎和他儿子中村翫雀(nakamura kanjaku,不知道中文怎么念)演一对夫妇,故事情节很简单,大概是说一个的结巴画师因为得不到老师的传姓而想要携妻子一同自杀(日本的艺术家都讲究继承前代的姓名,好比说坂田藤十郎本来姓中村,由于继承了前代名家的名称而改名),在妻子的劝说下,他在水池壁上画下自己的遗像,由于功力深厚,墨迹竟然穿透了石头,老师一看很高兴,说他有王羲之的风格(王右军写字入木三分),于是赐给了他土佐的姓。
 
故事不复杂,但是演得出神入化,观众的喜怒哀乐完全被演员掌握了,看到一半以后就忘了这是古典戏剧了,现实感极其强烈,而且很能打动人,最后老师赐姓的时候,全场热烈鼓掌,为那个结巴画师欢呼。我看戏无数,一出戏能到演这种水平的,真是寥寥无几。
 
第二场叫“英执着狮子”,据说是根据以前山西的一个故事改编的,这场戏基本没有故事,但是完全展示了歌舞伎那种豪华绚烂的特征,布景服装舞美都华丽得一塌糊涂,坂田藤十郎先生以76岁的高龄,又演歌姬又演狮子,最后还像京剧中摇晃脑袋甩辫子的小生一样,将头后面的狮子鬃毛甩动长达数分钟,可以说是非常好看。
 
鉴于坂田藤十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演员,年纪又这么大了,以后见到的机会恐怕不多,我在演出结束后专门去后台拜访了他老人家。被称做“日本梅兰芳”的坂田先生其实很尊敬梅兰芳大师,但可惜的是,日本的“男旦”还在,而中国的“男旦”只留下了梅先生空前绝后的一段传奇,现在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京剧还有“男旦”这么一说,而坂田先生则用他70年的演出功力,真实地让我看到了梅先生的影子。
 
不过可惜的是,男旦在中国可能没有太大希望了,歌舞伎里培养一个男旦远比京剧培养女演员要困难的多,让艺人去学异性是件很艰辛的事,无论是歌舞伎还是京剧,培养出一个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性别异常的男旦都是难上加难,往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出来一个名演员,在日本现在还有人干这行,而在中国这种急功近利的国家,肯这么做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
 
无论如何,在坂田藤十郎袭名(继承前代艺名)以来第一场国外演出,也有可能是最后的来华献艺,他毕竟已经76岁了。在坂田先生还演的动的时候,确实应该去看看这场演出,因为这代表了古典演艺的一个经典时代,真的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