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GF1:2009年09月发布,1210万像素,720P×50摄像,ISO100-3200,曝光补偿±2EV,46万像素3英寸LCD,119×71×36.3 mm,285g。 GX1,2011年11月发布,1600万象素,1080P×25摄像,ISO160-12800,曝光补偿±5EV,46万像素3英寸触摸LCD,116.3×67.8×39.4 mm,272g。 GX1的银色版本采用了熊猫色的设计,不过跟GF1的纯银色相比,GX1的银色其实是一种香槟色。

GX1的LCD可视尺寸与GF1相同,但是边框更窄,占用机背面积更小。GF1的LCD与右侧按键部分在厚度上划为一个区域,而LCD突出于外壳,易受磨损;而GX1的LCD与外壳平齐,右侧按键部分则低于LCD区域,抵消了右上的拨轮部分突起的部分高度,在机身整体厚度上变薄了。

GX1的闪光灯弹起高度更高,但是做工明显不如GF1的,取消了GF1上原有的金属杠杆机构。

GX1的胶皮手柄手感极好,秒杀GF1以及GF2以及GF3,GF5上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本来这类相机都是带着镜头放的,手柄再薄也减少不了什么空间,反而降低持握感。现在松下终于明白过来了。

116.3×67.8×39.4 mm 对比 119×71×36.3 mm,GX1的厚度减小了。

GX1在镜头卡座外又加了一圈金属,增加了强度,但是触点的用料减了不少。

GF1的数据口在机身左侧,GX1移到了机身右侧。GF1的盖子是硬塑料,加了弹簧,GX1的换成了软塑料,去掉了弹簧。 不过GX1的背带挂钩用料明显减少。

GF1的交流电外接口是在机身外壳上开了个口,GX1改为在电池仓盖上开口,增加了机身强度。

GX1的拨轮比GF1更小,但是手感更软;按键由塑料变为金属,取消了弧形突起的设计,我感觉手感不如GF1。按键排列也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一个Fn键,加上触控屏的两个Fn键一共有四个Fn,使得操控更加方便快捷,加上触控对焦,简直无敌了。但是所有按键都采用同样大小的小圆键设计,不如GF1将AEL键差异化处理的设计来得贴心。

由于机身厚度减小,GX1取消了GF1上驱动模式的选择拨杆,将空间留给了电源开关。其实将电源开关放在快门按键上(类似尼康和富士),仍然保留驱动模式开关,空间也是足够的。另外GX1将快门按钮做成了中间稍微突起的形状,手感更好了。不过在曝光模式选择转盘上,GX1的字体设计不如GF1的好看。

在整个顶部的黑色区域,GX1采用了大颗粒磨砂喷涂设计,比GF1的光滑表面更具质感。另外热靴盖的按钮换了个位置,这样按住前面往后推出,用劲更舒服。

总之将GF1升级到GX1是很值的,而且价格真的很合算。

GF1:2009年09月发布,1210万像素,720P×50摄像,ISO100-3200,曝光补偿±2EV,46万像素3英寸LCD,119×71×36.3 mm,285g。 GX1,2011年11月发布,1600万象素,1080P×25摄像,ISO160-12800,曝光补偿±5EV,46万像素3英寸触摸LCD,116.3×67.8×39.4 mm,272g。 GX1的银色版本采用了熊猫色的设计,不过跟GF1的纯银色相比,GX1的银色其实是一种香槟色。

GX1的LCD可视尺寸与GF1相同,但是边框更窄,占用机背面积更小。GF1的LCD与右侧按键部分在厚度上划为一个区域,而LCD突出于外壳,易受磨损;而GX1的LCD与外壳平齐,右侧按键部分则低于LCD区域,抵消了右上的拨轮部分突起的部分高度,在机身整体厚度上变薄了。

GX1的闪光灯弹起高度更高,但是做工明显不如GF1的,取消了GF1上原有的金属杠杆机构。

GX1的胶皮手柄手感极好,秒杀GF1以及GF2以及GF3,GF5上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本来这类相机都是带着镜头放的,手柄再薄也减少不了什么空间,反而降低持握感。现在松下终于明白过来了。

116.3×67.8×39.4 mm 对比 119×71×36.3 mm,GX1的厚度减小了。

GX1在镜头卡座外又加了一圈金属,增加了强度,但是触点的用料减了不少。

GF1的数据口在机身左侧,GX1移到了机身右侧。GF1的盖子是硬塑料,加了弹簧,GX1的换成了软塑料,去掉了弹簧。 不过GX1的背带挂钩用料明显减少。

GF1的交流电外接口是在机身外壳上开了个口,GX1改为在电池仓盖上开口,增加了机身强度。

GX1的拨轮比GF1更小,但是手感更软;按键由塑料变为金属,取消了弧形突起的设计,我感觉手感不如GF1。按键排列也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一个Fn键,加上触控屏的两个Fn键一共有四个Fn,使得操控更加方便快捷,加上触控对焦,简直无敌了。但是所有按键都采用同样大小的小圆键设计,不如GF1将AEL键差异化处理的设计来得贴心。

由于机身厚度减小,GX1取消了GF1上驱动模式的选择拨杆,将空间留给了电源开关。其实将电源开关放在快门按键上(类似尼康和富士),仍然保留驱动模式开关,空间也是足够的。另外GX1将快门按钮做成了中间稍微突起的形状,手感更好了。不过在曝光模式选择转盘上,GX1的字体设计不如GF1的好看。

在整个顶部的黑色区域,GX1采用了大颗粒磨砂喷涂设计,比GF1的光滑表面更具质感。另外热靴盖的按钮换了个位置,这样按住前面往后推出,用劲更舒服。

总之将GF1升级到GX1是很值的,而且价格真的很合算。
正式将GF1出掉,换成了GX1。
后一篇:去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