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0年7月18日,京瓷推出了CONTAX N系列的第一款相机N1,用以代替上一代的旗舰Contax RTS III。
为什么使用蔡司镜头的CONTAX是由京瓷推出呢?
Contax这个牌子,原来是蔡司集团的蔡司依康公司(Zeiss Ikon)于1932年推出的旁轴相机所使用的品牌,头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1926年,蔡司合并了四家德国的相机制造厂,成立了蔡司依康股份公司(Zeiss Ikon AG),德国分裂后成为Carl Zeiss AG的子公司,1969年又和福伦达合并。
二战后,随着德国的分裂,蔡司公司也一分为二,西蔡司以Contax品牌继续生产旁轴相机,东蔡司则在1949年推出其首款135单反相机Contax
S,确定出现代单反相机的基本结构,但东蔡司1961年被迫放弃Contax品牌,改用Pentax(1957年出售给日本旭光学株式会社,就是今天的宾得商标)、Pentacon、Praktica商标。西蔡司则直到1953年才推出第一台135单反相机Contaflex,它使用BM卡口(禄来SL35系列的QBM卡口即是承自于卡尔·蔡司,1956年西蔡司收购了福伦达Voigtlander,并于1972年将福伦达卖给了禄来),后来的有些型号也使用M42螺口。
1972年,在日系厂商的强大攻势下,西蔡司的135相机业务难以为继,宣布停产Contax,并积极寻求与日本相机厂商的合作,最终选定了在相机电子化上颇有建树的雅西卡(Yashica)。(同一时期时的徕卡也为了挽救公司的命运与美能达展开合作。) 1973年,西蔡司宣布与雅西卡合作恢复Contax品牌,重返135市场,Contax改为全部大写的CONTAX,通称为YASHICA CONTAX,也简称为Y/C,这同时也是新一代的蔡司镜头卡口的名字。
1989年,Y/C卡口镜头除极少数品种以外,全面停止了在德国的制造,完全改在日本制造。
Y/C卡口镜头普遍采用了T*镀膜,为蔡司与禄莱(Rollei)所合作开发,原为实施蔡司标准多层镀膜工艺的名称,广义来说则成为蔡司镜头中最高级镜头的标志。T的原意为”透明”之意,来源于Transparency;* 意为”进化”之意。
同时雅西卡也推出了大量自有品牌的Y/C卡口镜头,雅西卡从而被称为平民的蔡司。
CONTAX的产品,电子技术皆由日本方面研发,蔡司最多只有做到测光,连自动对焦的技术都没有,现在的ZA镜头的AF也是由索尼开法。
合作的结晶在1974年的Photokina上展示出来,也就是专业级的Contax RTS,RTS代表“实时系统”(Real Time System)。 RTS是台全电子照相机,具有光圈优先及手动曝光方式,还有带定时连拍的5fps外接马达卷片器和2fps卷片器,第一次实现了无级电子快门,最高达1/2000s,并第一次在相机上使用曝光补偿装置。缺点是没有屈光度调节。
采用Y/C卡口的机身还有:
CONTAX 139 Quartz(1979年上市)
CONTAX 137MD Quartz(1980年上市)
CONTAX Preview(1982年上市)
CONTAX RTS II(1982年上市), 在 RTS基础上新增加了
TTL闪光控制,石英快门以及取景目镜档板和钛金属叶片快门,取景范围从92%增加到97%,外形没有变化,仍然没有屈光度调节。
CONTAX 159 MM(1984年上市)
CONTAX 167 MT(1986年上市),首次独家采用了自动包围曝光(A.B.C )系统。
CONTAX RTS
III(1990年上市),手动相机的顶级型号,机身采用镁合金和钛合金,快门范围32s-1/8000s,pre-flash TTL ,
100%观景器 , 内建垂直快门释放扭 ,首次采用真空吸附后背、闪光预闪点测光功能。
CONTAX ST(1992年上市),167MT的加重版,快门速度16s -
1/6000s,使用了一块非常平整的陶瓷压片板(非真空吸附)。
CONTAX S2(1992年上市), 纯机械式 , 不能使用外置马达,钛合金机身,有一定的防尘和防滴构造。黑色版
1994年推出。
CONTAX RX(1994年上市),仅次于RTS
III的相机,比S2现代化,拥有相位检测辅助对焦机构,对焦时仍需手拧对焦环,快门声音极小。
CONTAX AX(1996年上市),
使用了独特的机背AF系统使得任何手动头都可以实现AF,厚厚的机身恰好形成封闭的皮腔,作用相当于一个10mm左右的微距接环,任何镜头装上AX的机身,都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微距功能。
CONTAX Aria(1998年上市), 入门机,机身使用了碳素成分树脂和玻璃纤维等。
CONTAX RX II(2002年上市), 取消了RX的辅助对焦机构。
还为NASA专门生产过一款太空用相机CONTAX 137 MD NASA。
---------------------------------------------------------------------------------
1983年京瓷并购了雅西卡,CONTAX品牌随之转到京瓷旗下,同时推出了一批用雅西卡品牌的Y/C卡口单反相机,很多与CONTAX共线生产,主打中低端市场。1993年的kyocera 300 AF被称为世界上最小巧的全自动单反相机。
1990年,东西蔡司合并,东蔡司Pentacon的相机工厂在合并的过程中被破产清算,并于1991年6月30日停止生产,Pentacon品牌则被卖给施奈德集团。
1984年京瓷推出CONTAX T,这是高级便携T系列的首款型号。机身由保时捷设计,完全由钛和重铝合金铸成,手动对焦,采用 Sonnar T* 38/2.8 镜头,快门8-1/500秒。
1991年,京磁推出了CONTAX
T2,这是一款高级的便携式全自动相机,荣获了该年度欧洲最佳轻便相机的大奖。它采用一颗T*
SONNAR
CONTAX T3于于2001年推出,用以取代已经停产的Contax T2。 T3配备了新开发的Sonnar T* 35/2.8镜头,快门提高到16s ~ 1/1200s 。另有带日期打印的型号为T3D。
除此之外,康泰时还有APS旁轴相机Tix和带Vario-Sonnar变焦镜头的135旁轴相机TVS, TVS II和TVS
III。
1994年,京瓷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自动对焦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CONTAX
G1,使用一个全新的G卡口。G1采用电子控制纵走式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可达16s ~
1/2000s。G1的取景器采用了和传统的联动测距系统略有差别的开普勒实相变焦取景系统,相机可以在使用28-90mm镜头时自动切换补偿视差。G1的测光系统主要是中央重点测光,不同于单反的是,它是对涂在快门幕帘上的一块18%灰来测量反射光的,所以测光非常准,比一般的单反相机要准很多。
同样,外形由保时捷设计,外壳采用钛合金制造。G1的推出好评如潮,小巧的机身、全面的功能、优秀的画质、方便的操控使其大获成功,配套推出的4支镜头T*
hologon 16mm/f8、T* biogon 28mm/f 2.8、T* planar 45mm/f2、T* sonnar
90mm/f2.8也都素质优秀价格不高。另外,G1还可通过转接环使用康泰时的单反镜头。
1996年,京瓷推出G1的改进型号 CONTAX
G2,采用了改进的扩展基线式(非TTL)被动式与红外主动式混合AF对焦系统(与FUJIFILM
GA645对焦系统相同),增强了暗处和弱反差的对焦能力,快门提高到1/6000s,增加了多重暴光功能。另外增加了T* planar
35mm/f2、T* 21mm/f2.8两支镜头。
1999年又推出了一支在旁轴上极其少见的变焦镜头Vario sonnar T* 35-70mm/f3.5-5.6。这样G系列共有7只镜头,其中被称为有史以来人类最好的超广角民用镜头的Hologon 16/f8 在德国制造,其他6只在日本制造。
1998年京瓷推出了向世界表明其制造照相机实力的CONTAX
645。这是一台6X4.5幅面的AF
120单反相机,它的快门速度高达1/4000s(同期120单反相机中最高的),闪光灯同步速度也达到了1/125s,其它功能也完全不亚于同时代的135单反相机。后背采用了真空吸附技术,而且到今天也可方便的使用哈苏、飞思、利图等的数码后背,立刻变为中画幅数码相机。CONTAX
645机身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CONTAX 645配有5支超声波马达蔡司镜头,可以实现全时手动: T* Distagon 35mm f3.5 、 T* Distagon 45mm f2.8 、 T* Planar 80mm f2 、 T* Sonnar 140mm f2.8 、 T* Sonnar 210mm f4和一支MF的微距头 T* Apo-Makro Planar 120mm f4(ED)(IF)(MF) 。
2000年7月18日,日本京瓷公司推出了新型的135单反相机CONTAX N1,这是一台采用了AF技术的顶级单反,采用了全新的N卡口,这也意味着原有C/Y卡口的镜头不能使用在这款AF单反相机上。与佳能、美能达一样,从MF到AF 的发展过程中,CONTAX最终选择了壮士断腕,抛弃了原来的卡口。N卡口的内径达到了55mm,甚至比佳能的EF卡口还要大1mm。不过,CONTAX的改口为时已晚,AF单反相机市场早已被瓜分殆尽。虽然N1各项指标都不输当时的尼康F5、美能达α-9和佳能EOS1V,但仍然销售惨淡。
N1拥有三项首创设计:5点对角线排列宽区AF系统、包围对焦系統 (Fine Focus A.B.C.)和可外置LCD取景器FE-1。FE-1有1.5英寸的LCD显示屏幕,由330000个CCD阵列组成,接在照相机的取景目镜上,用户可以直接在LCD显示上预览构图和曝光情况,可以设成彩色或黑白,用户可以根据所使用胶卷的情况来选用。该外接取景器上还有快门释放装置,通过所配的连接线,用户可以离机观察构图,在适当的时机按下快门释放钮来曝光。N1有20种用户自选功能。
N卡口镜头共有8支镜头:Vario-Sonnar T*
系列17-35
通过NAM-1转接环,N1可以使用CONTAX 645的镜头,能实现自动曝光和AF。(使用645镜头时,不能实现包围对焦ABC功能)。
2002年,推出了N1的简化版NX。
2001年11月15日,京瓷在CONTAX N1基础上推出CONTAX N Digital,这是史上第一款正式发售的全画幅DSLR。ND使用飞利浦600万像素CCD,噪点严重,ISO范围感光度范围被迫由样机的ISO 50~1600减少到ISO 25~400,电池寿命从连拍500张缩短到300张。N Digital用转接环NAM-1可以使用Contax 645 镜头。
N Digital性能比不上1999年上市的尼康D1和2002年上市的佳能EOS-1Ds,画质也颇受诟病,此机全球仅售出2000台,而后惨淡停产。
2005年4月12日,对所有CONTAX品牌的拥趸来说都是伤心的日子,日本京瓷公司宣布停止CONTAX品牌相机的生产。继1972年之后,CONTAX再一次退出了相机制造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