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有什么资格拿那么多的月薪?

(2007-01-12 22:13:37)
分类: 天下,听闻
 
 
本文由我爱翡翠[690687599] 原创发表
 
 
刚看了一篇新闻,差点使我喷出含在嘴里的水。 北京高中生职业预期很美称月薪低于3000不工作 对自己自信是好事,但是也没有这么表达自信的吧。

受访学生预期自己大学毕业后,能接受的最低月薪平均为2807元,68%的人认为高收入是理想职业的首要条件

对于这些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给自己制定这么高的月收入合理吗?如果,大学毕业的学生都能挣这么高的月薪的话,那怎么可能出现大学生去环卫,屠宰场等低收入单位竞聘的情况。对自己的能力盲目的乐观是现在的孩子们的通病。他们自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没受过什么苦。他们从小就是家中的圆心,长辈们的掌上明珠。

一些学生的信心建立在报考热门专业上。他们觉得只要专业够热,将来不愁找不到工作。“我考不上北大、北师大这样的名校,那就报档次低一点的学校,但是专业一定要热门。这样不是在进大学之前就把就业问题解决了吗?”

但是,他们为何不想想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自己考学时热门的专业,没准毕业时就成了垃圾专业。我们看看现在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当年热门的计算机专业,现在到处都是那个专业的毕业生。现在,这些毕业生的月收入均在1500左右,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高收入者,但是这些凤毛翎角能有多少位呢?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孩子的消费水平:吃饭自不必说,不好吃的坚决不吃,麦当劳、肯德基、批萨,他们是常客。衣服因为有校服的限制,所以没办法,平常只能穿校服。鞋可以穿自己买的,所以写一定要名牌,100多的假名牌可不能穿,那没面子。书包,要时髦的款式,最好与众不同,书包上还要刮些漂亮的饰物。书包里的装备就更加得厉害了,手机已不是奢侈品,MP4要用爱国者的,苹果的就更加好了,最次也要用纽曼。我们看看这些装备要用多少钱?可是家长们宁愿自己勒紧腰带也要给孩子们买,满足他们的需要。

就因为生活在这样物质丰富的年代,家长们又是有需就有供,所以,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钱有多难挣。在他们眼中钱很易拿到手,于是,就出现新闻中的一幕,北京的高中生说自己大学毕业之后最少要挣到2800元。

因此,我认为学校在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是否也该教他们一些忧患意识。让他们知道,钱不好挣,别以为有了好专业就能挣大钱。我们又看到大学生现在已经降低了自己的工资标准,多数大学生将自己的工资定在了1500左右。再看看去年大学生们为自己定的工资水平是不是比这个要高出许多,时隔不到半年,为何工资水平就下降了呢?那是因为碰壁带来的结果,现在哪个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要什么都不会的新人,你再将月收入定高谁还理你?所以,给高中生们灌输些忧患意识是有必要的。希望大家三思。
 
 
-------------------------------------------------------------------
 
 
 
 
理想与现实  高薪与低能—— 闲侃北京高中生的高薪职业价值观

文/梦魂千里

应该说现在的孩子不一般了。他们总会有让成年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更别说对未来职业薪酬的预期了。请看新闻链接:《北京高中生职业预期很美称月薪低于3000不工作》


针对高中生对未来职业薪酬2807元的最低预测,网友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孩子你有什么资格拿那么多的月薪?》 的质疑;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撑起地球!》 的鼓励;也有《草莓孩子是可爱还是可怜?》 的生动比喻。

然而,不管是支持的声音还是认为这些高中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贬损,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学生的职业预期过高与现实结果差距甚远”的矛盾上。

无法否认,高薪是高中生对未来职业薪酬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应该认为是一些高中生自信的一种表现。但是,现实社会所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和薪酬标准绝对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有消息报道:2005年大学毕业生大概有2500万,实际就业者只有1500万左右,2006年形式更加严峻。因一时找不到工作而接受低保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月薪2000元研究生“抢”专科生饭碗的比比皆是;原来大学生不懈问津的一些“丢面子”岗位也出现了大学生竞聘的身影;更有甚者,研究生为求一职而跪地乞讨的闹剧居然是生活中的事实!面对如此严酷的就业压力,难怪那位叫嚣月工资低于3000元就不工作的高中生曲高和寡了!

在预期高薪的背后,“很多中学生还根本没考虑过自己将来适合什么职业,对校园外的求职市场也是一问三不知,但他们仍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如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一味的“闭门造车”,不能不说是盲目乐观了!而“另一些学生的信心建立在报考热门专业上。他们觉得只要专业够热,将来不愁找不到工作。”殊不知,所谓的“热门”总有“冷却”的时候。“物极必反”的道理想来这些高材生们应该不言自喻吧!难保他们4、5年(甚至更多)毕业后,现在的“热门”还会炙手可热。毕竟现在新事物更新的速度太快了!计算机专业从升温到降温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不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吗?

相对而言,2006年,团中央和北京大学联合实施的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还是比较客观的。“多数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选择的是发展机会,六成本科生的预期月薪在1000元~2000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专科毕业生的实际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的起薪为1549元。”湖南媒体2006年的调查也发现,“一半以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预期为1000元,甚至低于当地农民工的实际月薪(1100元)。”

不是说预期高薪就是异想天开,也不是说低调薪酬就是明智之举。只是想告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沃土上才能开花结果,否则就会是幻想、空想。毕竟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制,尤其是高中、大学的教学思路还没有完全与社会需要接轨。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缺乏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再多的大学生也只能是难经风雨的盆景、社会需要的低能儿。当然,这是上层建筑需要考虑的问题。只希望我们可爱的高中生们,在未来就业与薪酬的预期上能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考察、多一些客观理性的思考……。

2007.1.9  于翠微草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