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  不宣传  没人知道

(2011-09-07 15:56:34)
标签:

杂谈

 

 

下午五点钟,我正在补午睡,中午睡觉时,修热水器的来了,把我的午睡搅了,到了五点钟,实在想睡觉了,刚睡十来分钟,忽然接到许参杨的电话,问了我一些话,谈了他读我的新作《湖南骡子》的感受,说他特别喜欢何秀梅和何五一两个人,当然还说到了小说中的大哥和李文军、几个国民党老兵于长沙会战中的勇敢表现等等,把我的睡意全说跑了。他告诉我,副刊的某个版面是介绍新书,让我摘几块自己觉得最精彩的文字发给他,他好在报纸上宣传宣传。参杨这么说:“好书,不宣传,没人知道。”

我与《长沙晚报》有着特厚的感情,这话一说,定会有人笑。之所以这么说,是《长沙晚报》在我于文坛上初露头角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回想起来,《长沙晚报》是第一家用大篇幅宣传我的报纸,那篇文章名叫《长沙有一个何顿》,当时在长沙市民心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至今那篇介绍我的文章,只要你上网,进入百度,输入何顿的名字,就会跟着我的名字一起跳出来。作者是许参杨,那时他是晚报的年轻记者。

十多年前,我脑海里并没有宣传自己的意识。那时我年轻、气盛,心里只有文学。记得许参杨第一次打电话给我时,我对采访不采访十分无所谓,说,来可以,我可没什么招待。现在回想自己当年那态度,真有点莫名其妙,自己都解释不清,可能是初生牛犊,稀里糊涂吧。许参杨没有计较,笑眯眯地来了,还带了个摄影记者,对当时才“出炉”、甚至冒着热气的我十分友好,听我乱侃文学,并写了洋洋大观的《长沙有一个何顿》。多年后,与一些新朋友相识,还有人兴致盎然地说,我曾在《长沙晚报》上读到过一篇介绍你的文章,叫“长沙有一个何顿”。我很惊讶,原来报纸的影响有这么大,散布面有这么广。

我第一次与《长沙晚报》的编辑打交道,是寄了篇写王平兄的小稿子给刘小莽,几天后路过晚报社——当时晚报社还在蔡锷中路,我一脸认真地步入晚报副刊部,当时的副刊部主任刘小莽还是个中年人,他是个做事认真、说话坦率的人,他放下手中的红墨水笔,上上下下打量我几眼(那时我不喜欢别人说我年轻,就蓄一脸胡子,好用那把络腮胡子赢得别人的尊重),说你就是何顿?你的《我们像葵花》我看了,冯建军、李跃进……嘿嘿嘿嘿。然后小莽用批评的口气说,你的小文章没有你的小说写得好啊咧。我答那是那是。小莽主任再看我一眼,目光很友好,说我跟你删了点,你不会有意见噻?我说,我敢有意见?这些对话,可不是我今天杜撰的,是当时的真实对话,小莽可能不记得了,我可不敢忘记,就是小莽的直言相告,让我从此在写小文章上不敢掉以轻心。

后来与晚报副刊部的编辑交往就多了,小莽、参杨、奉荣梅、任波都成了朋友。隔一段时间,参杨或奉荣梅总会打电话给我,要我写点小文章给副刊。参杨喜欢调侃我,说:“顿哥,你有好久没在晚报露脸了,我们晚报的读者都不记得你了,嘿嘿嘿嘿,给副刊写篇小文章看看。”参杨是跟我开玩笑,可我对晚报副刊的约稿,从不敢怠慢,总是认真写,免得人家拿了我的稿子,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

去年出版的《黑道》,晚报编辑奉荣梅,还专门做了个访谈,几千字,后来被出版社的编辑贴在新浪和搜狐网上,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在网上看这篇释读《黑道》一书的访谈。《黑道》在晚报连载后,反应强烈。那段时间,我去什么地方,或与同学见面,人家都说他每天在看晚报上我的小说《黑道》,有的读者,出差,还让老婆将报纸留着,好回来继续看。有的读者,说他实在没耐心了,索性跑进书店买书看。后来我去湖南文艺社,文艺社发行部的人告诉我,《黑道》在晚报连载后,不少书店都添了货,弘道书店添了十几次,新华书店也添了十几次。这都是报纸的作用,如今的人大多被媒体牵着走,正如参杨说的“好书,不宣传,没人知道”。真要感谢《长沙晚报》对我写作的支持,是你们,让我欣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