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阅读--何顿《黑道》

(2010-09-14 17:44:05)
标签:

转载

善恶只是一念间

――读何顿《黑道》

谈何顿的《黑道》(《作家》长篇小说2010春季卷),我想从武侠小说说起。读武侠小说,常常流连于其中的江湖乌托邦。然后我们会看到江湖与反江湖所造成的核心冲突,直至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平衡,重回到秩序性的新的乌托邦。所谓的善恶,所谓的光明与黑暗,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就在这一过程中反复较量与斗争。这是一种常规性的伦理道德小说模式。于是,我们读者也习惯了这样的阅读定式:黑道总是穷凶极恶,当善恶最终较量的时候,江湖白道以正义之剑、大义凛然之气让我们重温光明。

但是我们少有这样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善与恶是否在我们每一人的内心深处纠结在一起,让我们时时以一个复杂的个体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恩格斯说:恶也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社会上黑道的存在,多多少少也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为有了恶的存在,善才能更有力量。

而从人自身来说,我想,每一个人内心里都存在着善与恶的争斗。所以读《黑道》,我更多地感受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才是决定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决定性因子。所谓善恶只是一念间。

从社会的角度看,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所谓的秩序之外,依然存在着暗潮涌动的江湖,只不过,昔日武侠小说中的江湖白道退隐一切有形之外,而以公安这一国家法器替代。而公安属于国家机构,属于官场,红道。于是,江湖武侠的黑道与白道,转变为当下社会的黑道与红道;于是,武侠小说中江湖武侠的乌托邦,转变为当下现实社会的秩序乌托邦。

再从黑道内部看,如书中的钟铁龙这样一个黑道老大,其地位的建立,也是在黑道内部以江湖做法建立起来的一个秩序乌托邦。而其个人成长史看,其做为人的主体性的构建,按福柯的“权力意志”说看,“主体是在奴役和支配中建立起来的……当然这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特定文化氛围中的规则、样式和虚构的基础之上”。所以钟铁龙从一个大学生,到中学老师,到马仔,再到建立自己的江湖黑道的过程,也是一个“受别人控制并依赖别人,通过意识和自我认识而与他自己的身份联系起来”的过程。

福柯认为:权力使人成为主体。所以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需要有支配感才能确认自我的存在。善与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支配感的产生的方式之一。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恶的无限性存在,也就有善的无限性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无论黑道,无论红道,都有其做为具体的个体复杂性。因而,读《黑道》,并不觉得钟铁龙必需要标上“恶贯满盈”这样的标签,相反,这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的人。他性格中的强悍、隐忍、狠与坚定、友善、爱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生活生存哲学虽然现实却又深刻。正如我们读者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对待,面对强拆、强权、奸商、被权力奴役的时候,我们也一样会在心里泛起冲出秩序世界的“恶”的冲动。

从小说写作的角度看,可能会有许多人觉得小说的结局应该是把钟铁龙以正义镇之,但我想,这样恰恰会成为小说的败笔。按于丹的说法,小说处理这样的容易被肤浅的读者以道德观判断的人物,应该以“于情当放,于理当诛”“其情可哀,其事当愤”才会更有丰富的弹性空间,也才会让读者有更多的个人的丰富解读。对于《黑道》,我个人认为,理想的结尾应该是钟铁龙退隐江湖,以一介平民生活在大家身边,也好给秩序世界一个警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