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西同学自家庭院里的桑巴婚礼

(2012-03-30 02:30:55)
标签:

婚礼

桑巴

巴西

荷兰

甍鸟

海外生活

情感

分类: 街巷杂谈

                                      夏日庭院桑巴婚礼

                                            甍鸟

巴西同学自家庭院里的桑巴婚礼


    

    荷兰语 NT2-2班进行到中途时,来了个插班生。叫“娜塔纱”。不知为何,看着她突然想起那曾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巴西电视剧《女奴》。娜塔纱和《女奴》里的女主角伊佐拉还真有一点相似之处,长着一个可爱的小奔头儿。眼睛总是亮亮的,闪着巴西炙热的阳光。这巴西女郎,心直口快,坦诚、特爱张罗事儿。

   

    她说着一口听起来非常流利的荷兰语。刚开始,还令人羡慕几许。但后来发现,其实,她的荷兰语并不如听起来的那么好,语法错误非常多。学外语就是这样,发音好,说得流利,往往就被认为这门外语学得非常好。但实际上,真工夫在于写作。一动笔就现“原形”了。但往往是说的好的,写不好;写得好的,又笨嘴笨舌。能说擅写的优秀外语人才,恐怕得打灯笼去找。

      

    娜塔纱在一家医院里做护士。来学荷兰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荷兰政府的融入考试,而是要考一个医疗方面的资格,需要加强荷兰语的水平,主要是读和写。她的写作,实事求是地说,还真有点一塌糊涂,阅读也挺吃力。

   

    自我介绍时,她告诉大家她有两个小孩。一个13岁,女孩,在巴西;另一个3岁,男孩,跟她在荷兰生活。

   

    6月的一天,上课前,娜塔纱邀请我们参加她的婚礼,给我们一个不小的惊讶。因为我们都以为她结婚了呢。不过,这种情况在荷兰一点都不稀奇。有许多家庭,尤其是中老年重新组成的家庭,许多都是同居伴侣关系。在荷兰无论是婚姻关系,还是登记的同居伴侣关系,所生的孩子享受完全相同的待遇。

 

    接着,娜塔纱发给我们每个人一张制做得非常精美的邀请函。结婚登记仪式在市政府举行,而庆祝晚会在她家里。

   

    大家开始商量送什么礼物。老师让我负责这件事。于是,问了娜塔纱,想要什么礼物。她希望是现金。因为她娘家人从巴西来荷兰的机票钱价格不菲。这也倒是省事,免得我们为选礼物劳神。但我们老师觉得如此“赤裸裸”地送钱不太雅观,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让我制做了一个可供四人使用的假游乐园票,放在装有现金的信封里。

  

    婚礼是下午两点开始。先生把打扮得不亚于走红地毯的我,和另一个美眉同学送到市政府门前。不少宾客都已经到了。男女老少都打扮得挺光鲜。古铜色一小组,掺在一群金发碧眼中,亮丽而又醒目。不用问,这小分队是千里迢迢来自巴西的娘家团体。

 

    大概一点五十分左右,一辆白色的林肯车载着今天的俩主角登场。娜塔纱给我们几个女子描述了好几次她订做的婚纱,今天终于映在眼前。婚纱设计得非常简洁而大方。今天的娜塔纱光彩照人,眼睛里的巴西阳光,更灿烂几分。让不都说新娘子是最漂亮呢。她头上还带着几朵鲜花,浅色古铜色的皮肤,阳光下很美。还有三个小花童。两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女孩子,一个浅色金发;另一个是黑发,也是古铜色的皮肤,这是娜塔纱与前巴西丈夫生的女儿。

   

    指针马上就指向两点了,市政府的相关人员还未露面。一对新人和来宾们都在大厅里等候。但谁也不急。我和先生登记仪式也是如此,11点的仪式,市政府人员11点到达。一个国家,一个习惯。中国人,比较随意,早点晚点都没有什么问题;日本人,一般都是提前十分钟到场,很少迟到;而荷兰人,是准时,或者晚于约定时间。而意大利人呢,过了约定时间半小时了,还有见不到影的。

    

    时针指向两点时,市政府的人员踩着点来了。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一大群人陆陆续续进入举办仪式的小礼堂。仪式开始,娜塔纱挽着远从巴西赶来、年迈母亲的手臂,缓缓地走过红地毯。她几次热泪盈眶。

 

    一脸慈爱的母亲把女儿交到女婿手中。

   

    晚上是庆祝晚会,地点在她家里,庭院庆会。巴西人,欢乐哪能少了桑巴。当一个蓝衣桑巴女郎进入场地里,全场人都兴奋起来。娜塔纱也没有换衣服,还是那件白色的婚纱。刚才还是一副柔情默默给大家交谈的新娘,当桑巴女郎一曲舞后,这新娘就变成了另一个桑巴女郎,随着音乐扭动起来。架着一副眼睛,看起来斯斯文文娜塔纱的荷兰丈夫,也豪不示弱,西装革履开始跳起绅士桑巴。来宾们也仿佛都到了巴西。脚下的土地就是里约热内卢!你也桑巴,我也桑巴。而最令我张口结舌的,是我那校长老师。平日多么严肃,还略显古板。而此刻呢,年近花甲的她“目中无人”,陶醉在自己的桑巴舞步里......

   

    婚礼后的某一天,上学的路上碰上娜塔纱,我们边走边聊。问她又工作又带小孩子很辛苦吧。

   “现在轻松些了。因为儿子也送回巴西我母亲那儿了”。娜塔纱给我了一个小小的惊讶。

   “那你丈夫不想孩子吗?”我有些诧异。一般荷兰人很少这样做事儿。

   “其实,儿子不是我丈夫的孩子。是我和前一任男友(丈夫?没搞清)的孩子,他也是荷兰人。”我内心有点起波澜,但表现得若无其事。

   “来荷兰9年了,经历得太多,一言难尽。我还在荷兰黑过三年......”。她继续向我袒露她的荷兰历程。

  

    丢下女儿,独自一人来到荷兰,打工赚钱。期间又失去了居留身份。和荷兰人相爱,生了一儿子,又分道扬镳。身份,由黑已经转白,如今,又嫁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荷兰丈夫。

 

    那一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她挽着母亲,走在红地毯上时,几次盈眶泪花的深深内涵。   

 

   巴西同学自家庭院里的桑巴婚礼

巴西同学自家庭院里的桑巴婚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