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交通驾照过马路甍鸟汽车时代杂谈 |
分类: 街巷杂谈 |
去年回国时和好友婷玉吃饭。饭桌上她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她拿到驾照了! 而且无不自豪地"炫耀"地说:"我没用考试就上路了。" 原来她走了后门。偷了工减了料拖朋友内部办的。婷玉还很够朋友对我说:"听说国外驾照很贵、你要是想弄个驾照的话我也帮你弄一个"。看着她神采飞扬的脸、我真不知说什么好。我婉言拒绝了她的"给你也弄一个"。只告诉她开车小心点儿。因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也像她这样拿着"徒有虚名"的驾照上路呢。
这种做法在我看来、"这胆儿也太肥了!"
走捷径走得"自学成才"这一步都省略了!
绝对得承认咱中国人绝顶聪明。有好多生活的"小智慧"。但觉得有些人却是聪明过了头。这开车可是攸关自己和他人的重大问题。怎么走"捷径"也敢趟入这个领域? 你不要命别人还要命呢!
多次带国际友人回国办事、经常打车。坐在车里男士们还好些比较镇静;一些女士吓得大雅也不顾了直尖叫、还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实际上我也心虚。或许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少些。但在北方的一些城市、那车开得实在没有规矩! 想拐头就掉头就拐。开着开着就越过中间线了。司机不但彼此互相不谦让更不让行人。爱谁谁! 动不动就喇叭声声。这些初来乍到对中国不了解的国际友人常问我:"这要是在我们国家、好多司机根本不可能给他们驾照? 他们怎么拿的驾照?" 我只好沉默再沉默。总不能把"家丑"扬给外人吧。不过他们也不傻、慢慢明白了一些中国驾照里有"水分"。
以前中国的驾照可以在日本直接换国际驾照。但正因为一些驾照有了严重"水分"、日本对中国驾照的更换设了重重关卡。在日本人要是出了点交通事故、那可成了头条新闻。在日本取得驾照价格不菲。一般最少也得20万日元(按一万日元700人民币算、14000元人民币)。相对国内便宜了不少。如果在国内取得驾照到日本更换国际驾照可以省了不少钱。但如今驾照出现了"水分"就没那么容易了、原本简单的换照之路结果变得复杂。
在国外、交通的优先顺序是"身体障碍者、行人、骑自行车的、最后才是开车的"。 "脚越着地"的越"高级"越"尊贵"。如果在日本、开车的毫无疑问地会给行人让路;行人也会给司机轻轻一点头哈腰表示谢意。荷兰也一样。只不过一般不用给司机表示谢意。在日本生活了十几年不知不觉中被"同化"了。如今在荷兰过马路时、我还会对让路的司机习惯性地点一点头。老公告诉我"不用这一套、在荷兰驾车者给行人让路是不可违反的规则。"
可国内却不然。不知是不是交通规则中没有给"必须给行人让路"这一项。一些开车的"新贵"还挺"傲慢"、"目中无人"。每次回家、过马路就成了不该成为问题的重大问题。让一把年纪的我"汗颜"。红绿灯大多时候只是摆设没有太多人遵守。几乎就是大家玩着"你开我躲"的游戏。小马路到是没什么问题、壮着俺的小胆躲躲闪闪也可以安然过去。但来往几条车线并行的大宽马路就困难了。可咱土地辽阔偏偏这种大宽马路还不少。
一次我一个人去超市。去那家超市必须经过一条大马路。去的时候正好也有两三个人过马路。我就紧贴在别人后面小腿儿紧捣腾(不知道的m以为要偷人家钱包呢)"借光"过去了。可回来时却没人和我同行。站在斑马线处的红绿灯下、看眼前呼呼而闯红灯的车流我真是不知所错。等了一会儿、也没有等到和俺一起过马路的"伙伴"。但俺还是不敢一个人"赴汤蹈火"。于是无奈拿着从老妈那借来的"小灵通"救援。接电话的正好是九岁外甥。他问我:"小姨、姥姥正说你怎么还没回来呢?" 我可不能当着九岁小人儿面前掉链子说"俺过不了马路了!"、那多丢人呀! 只好说:"快去叫你姥!"。老妈"指导"我一番并叮嘱我"一定要万分加小心!"。
于是我斗胆分两步开始过马路。先躲过南来的车流、然后在大马路中间停下来、寻找机会北行车的断流。一个人站在大马路中间的那滋味就别提了! 那些司机们也许在笑我:"妈呀、这哪来的大傻子连过马路都不会?!" 等了一会儿可算找到了空档、我左顾右盼下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一条马路包括打电话、我用了将近十几分钟才过去。
事后、我就担心你说腿脚不利落的老年人和小孩子怎么过马路? 小孩在这样环境下成长、长大以后没准就会成为无视红灯司机的后备军。中国正迈向汽车大众化的时代。真希望想开车的人认认真真地从理论和实际上学习、千万不要走这个捷径! 而且按交通规则办事。行人也不应该横穿马路。红绿灯不应该只是摆设。否则当中国进入每个人都以车代步时代、不更乱了套了?! 像我这样"短炼"的大傻子回国只好呆在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