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应该有大爱

(2010-08-25 08:36:45)
标签:

教育

                    教师应该有大爱

    当教育经费有了保证,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贯彻落实之时,此时的教育将会直接指向其核心和灵魂——教师的素质和教育的大爱。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热衷于建设大楼、引进大师,教育事业实现了大投入、大普及、大发展的盛况。学校大楼多了、校园大了、条件好了,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名师也不断涌现。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在“大楼”和“大师”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灵魂——大爱。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爱之魂,我们的大楼就只是一幢幢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建筑,我们的教师就是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知识的“教书匠”。反之,有了大爱之魂,我们大楼的结构、装饰、管理就会处处体现育人功能,钢筋水泥建筑和学校的一草一木中就注入了灵性。有了大爱之魂,我们的教师才会全心全意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理智的、崇高的爱。教育是播种爱的种子,教育应当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孩子们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教师的爱塑造了学生的品格,也塑造了学校的文化。回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常常会感到最幸运的就是遇到爱学生的好教师,他们的点点滴滴能够让我们常常回味,他们的一言一行能够成为我们终身的楷模。我们现在常常感叹,学生中传颂的教师的故事少了,这其实是值得警觉的学校文化萎缩和流失的征兆。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重科研轻教学,他们与学生的接触少了,对学生的关心少了,师生之间没有心灵上的交流,当然就不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更不会有动人的轶事传扬。

  师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爱”是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大爱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也让孩子爱教师、信教师、学教师。只有师生情感互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才能情通则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使一些学生因为仰慕这位教师的魅力而喜欢其教授的课程,所以,一位受学生敬重的好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人生路标,引领学生一生健康成长。

  师爱,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力之源。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反差。我们都理解要坚持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会不自觉地偏爱资优生,冷落学业滞后、调皮不安分和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好问、质疑、个性和好动容易粗暴地压抑。我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递进,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依然习惯于题海战术和教书育人两张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道德认知与行为背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里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原价值是“育人”,而不是“育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爱,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师爱是自觉的爱,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反映。他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出自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而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他把教育对象看成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兴旺、人类的希望的时候,他就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所有的精力、知识和才能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此时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大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爱是理智的爱,是升华了的母爱。教师爱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关注的态度来庇护孩子,不仅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怀爱护孩子。教师爱学生,关心、尊重学生,不是一味迁就、盲目顺从、无原则地偏袒学生,师爱不同于溺爱和宠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冷静的爱。教师要通过爱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成为自尊自强的人。
    师爱是纯洁的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精神财富,即科学文化知识、文学艺术以及社会思想、经济、哲学等理论和观点、思想等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学生微小的进步,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师爱是全面的爱,是更为集中地反映社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等都要关心。不仅要关心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心理卫生,甚至是课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贴心人,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师爱是普遍的爱,是高尚、无私的爱。师爱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公正。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无论是听话的还是倔强的,无论是富有的还是穷苦的,无论是漂亮的还是粗俗的,教师都必须用同样的爱来对待他们,这样才不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不与同学、老师之间产生任何隔阂与对立,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引导,达到转化、成长的目的。
    师爱是持久的爱,是恒长、隽永的爱,师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允许教师对学生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它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热爱学生。具有良好师德和心理素质的教师都知道:任何情况下都不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

    教师有了爱,教师的智慧才能像春雨,无私地滋润着幼苗和花朵。教师顽强拼搏的汗水浇灌着千古流芳的智慧之花、文明之果。教师用自己的光和热,把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毫无代价地教给学生,用自己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情操去影响学生,并且也会从学生、从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身上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自己日臻完善、完美。为了下一代,教师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以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