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使命:培养现代人格
——六谈创新人才培养
说一千,道一万,对于现代文明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人格——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对自由的崇尚和向往,对真善美的热爱和信念以及对假丑恶的憎恶和理性批判精神。所以,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莫过于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独立、自由、自觉和相互尊重。
有一个教育案例令人难以平静: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负责任的老师,班上的一个学生晚上到酒吧喝酒,事后死也不承认。面对这个许多班主任老师都会遇到的场面,这位老师和颜悦色劝导学生,只要承认了就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承认了,写个保证,老师就不找家长、上报学校处理了。很快,在他的诚恳承诺下,那个学生说出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并且还带出了另外同去的三位同学。后来,这位老师不仅让那四位学生在教室墙角罚站了半天,还找来他们的家长,上报学校给予记过处分。用这位老师的话说,对撒谎的学生就是要严厉!教不严,师之惰。这是为了学生的将来,是大爱。
显然,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这样的老师确实很认真,很负责,他们这样做也确实是在爱学生,为了学生好,为了从小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尊重,对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不虚假、不做作;尊重学生:真实、真诚、真心;尊重事业:不仗势欺人、不恐吓。如果靠欺骗、恐吓、利诱来教育学生,这个教育必定是失败的,这个教师绝对是不称职的,留给学生的肯定是阴影和负效应。
显然,教育理论可以是多彩的、理想化的,可是教育实践经常是现实的、灰色的。也许,从来没有哪个时期的教师像现在这般处境尴尬:理论与实践脱节、压力与动力脱位、要求与现实脱离;也许,从来没有哪个时期的教育像现在这样面临窘境: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却引起社会和百姓的普遍不满;高期望值、高投入、高速度,却形成了不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局面。也许,从来没有哪个时期的学生像现在这么难堪:辛辛苦苦拼搏了十几年,舍弃了一切念了自己的专业,最终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专业不对口,努力与结果不对应,知识与命运不协调。
显然,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多元的时代中,在数字化、现代化、一体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教育找不点,有点乱了;教育找不到路,有些跟不上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论如何变,教育的本质不能改,教育的使命不能变。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培养现代人格为本。任何人、任何学校、任何教师都不能例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