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2018-03-28 11:46:54)
标签:

古玉鉴定

收藏

王红旗

历史

文化

分类: 王红旗出土古玉鉴定四步曲
       这一节,把包浆和灰皮放在一起分析,是因为包浆和灰皮都是玉器表面上的现象留给我们的一个感官视觉。

       1.   什么是包浆。

       包浆有两种情况:
       一是玉质较好、抛光精细的玉器,坑口环境相对密闭,处在一种无氧的状态下,不会对玉表造成侵蚀和破坏,最初加工打磨形成的玻璃光泽依然存在,称为“玻璃包浆”。
       另一种就是玉器久埋在土壤中,在风化淋漓和渗透胶结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质同玉质内部发生了置换反应,由表及里慢慢形成的富有柔润光泽的有机层。
       我们通常指的包浆就是指后一种情况,比如我们盘玩核桃、木珠时间久了,有机物随汗液渗入内部,会形成柔润的光泽,我们也称之为包浆。在出土瓷器中通常会见到表面很柔润的光泽,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西周晚期玉璧(自藏)  玻璃光包浆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首都博物馆玉冠饰  柔润的包浆

       2. 包浆形成的条件

       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得知,包浆的形成不外乎两个条件:一是打磨精细,玉表有光泽;二是土壤里的有机质和玉质内部发生置换反应,由于有机质的油润感,所以玉器会出现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油润感觉,这也是为何玻璃光较强的玉器,反而显得亮中带柔,较深沉,不像新玉玻璃光那样刺眼。

       目前包浆造假常见以下方法:

       一是油浸: 将加工好的玉器放进加热的油里浸泡,取出后用清洁剂洗掉表面油污。缺点是油味很难去掉,一般少用此法。
       二是封蜡:取自古法,只不过古人使用蜂蜡,目的是为了养护玉器;而现在是为了造假,使用化工石蜡。方法是将加热后的玉器放进溶化的蜡液中充分吸收,再清除掉表面积聚的多余的蜡即可。
       三是利用出土的素面物件或是未加工的材料进行后加工纹饰。因为两种原料都入过土,就具备了入土的所有特征,再用古法工艺加工,十分打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古代玉器加工的痕迹特点规律,综合、辩证地分析判断。

       3. 灰皮的形成

       关于古玉出灰现象,孙野先生在《特殊现象鉴古玉之一“出灰”》一文里,这样描述:古玉在墓葬或地下掩埋时,因土壤胶体吸附代换性钠离子较多,形成各种钠盐,在人体蛋白腐化分解时产生的较高PH值的氨碱溶液侵蚀下,进入古玉内部,形成特殊的内容物。这种内容物在古玉内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充塞在玉晶格之间,影响了光的传播,故古玉在出土时并不光鉴照人,而是土灰暗淡。
       这种解释不无道理,是科学的,这就是灰皮形成的一个过程。

       说到灰皮,就不得不说一下酸碱度对玉器灰皮及沁色等特征形成的影响,也就是众多玉友提到的坑口问题。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鸡心佩
现藏于山东青州博物馆,入土特征相对小一些。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玉环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沁色、钙化、灰皮特征明显。

       大家先看一下《中国土壤酸碱度分布图》: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从这张图上看,地理分布上呈现“南酸北碱”的规律性,大致以长江为界(北纬33°—35°)。我国的土壤酸碱度南北差异很大,如吉林、内蒙古、华北的碱土有的pH值高达10.5,而广东丁湖山、五指山的黄壤,pH值低至3.6—3.8。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南方酸度对玉的影响要大于北方碱度对玉的影响。也就是说,南方出土的玉器,在沁色、灰皮等入土特征上,较北方碱性土壤出土的要更强烈、更明显。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谷纹玉勒
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入土特征相对较轻。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
龙纹玉出廓佩
现藏于湖北荆州博物馆,沁色、灰皮明显。

       下期讲解包浆及灰皮的鉴定要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