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为主六环节24字教学模式”解读

(2014-01-24 16:09:53)
分类: 学校各种杂文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把我校推行的三为主六环节24字教学模式做一解读。

一、三为主:学为主体  练为主线  课堂为主

1、学为主体:

即以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人,目标引领----自学检测(教师学案导引,检测反馈)-----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组内质疑、解疑、交流、学生自主展示)-----精讲点拨(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巩固训练(当堂检测)----拓展运用。

2、练为主线:

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有效训练,训练方式多样:测试、习题、探究思考、质疑解疑、听说读写、实验、操作、展示等。以学案、达标题、师生问答卡等为载体。

3、课堂为主: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二、六环节24字:目标引领---自学检测---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拓展运用。

六环节操作流程:
        1.目标引领:这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大约3分钟。
       此环节即原来的的新课导入,导入有好多方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实例引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实验演示法、温故知新法、游戏娱乐法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目标应适度让所有学生能完成。       

2、自学检测;这是一堂课的基础环节,大约5分钟。
       (1)、即原来的课前预习,由于学生需要大量的课下时间完成当天各科老师布置的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及练习,学生课下预习的时间少,要使课下预习落到实处,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编制小而精的学案。学案的内容是老师围绕将要学习知识设置的问题,问题应是分解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要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就感。(2)课上的自学探究:应是对课下自学探究的补充,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展示课下预习的成果,从中暴露新知识的疑惑点,教师就此再即兴设置问题,也可让学生发散性提出自己的疑问。逐渐将学生放入思维引向深入。
           3.合作交流;应是自学探究的深入,是课堂的高潮,
 大约8分钟。

主要是解答自学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听了别的同学的展示及老师的点拨后还迷惑的问题,和教师根据学生自我探究理解的程度,设置使知识拓展,使思维发散的悬念性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通过小组生与生,师与生的思维的碰撞,进而挖掘学生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师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达到高潮。

 4.精讲点拨;这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大约8分钟。      

本环节是自学探究及合作释疑中获得知识的运用阶段,是知识理解的深化。教师重点讲学生易混、难懂、不会运用的知识点。       

5.训练巩固;这是一堂课的检查和反馈阶段,大约10分钟。
        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置适当的、多角度、灵活的、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做答,并当堂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再次暴露学生对本节课还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解疑。
        6.拓展运用;这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大约5分钟。                     学生先对本节课做出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刚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系,形成知识链。并要做补充总结,进而使知识达到升华。

三、该模式的操作与理解

1、自学检测:

此环节重在利用学案夯实最基础的知识,预习时间可安排在课前,也可随机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时间,并设计预习检测题进行预习检测,目的是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铺垫。

2、组内质疑: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师设计的探究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围绕教学目标把基本知识、重点、难点探究清楚。

3、组际交流

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提请其它小组解决,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小组之间的交流。

4、能者为师:共性问题的解决体现能者为师的精神,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也可随机进行点评,出示综合性的探究题以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组织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

5、适时点拨: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贯穿始终,有个别点拨、集中点拨等,也可以在组际交流时予以点拨,点拨重在抓住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生成知识形成能力。

6、巩固练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精心设计典型题目,数量不要过多,当堂完成,评阅可由小组互批、教师抽查、集中反馈补救等方式予以夯实。

发挥三种作用(即: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教学行为的作用)。     

(1)导学

内涵:导学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一般包括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内容的辅导等内容。

 (2)助学

内涵:助学是指教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所开展的学习支持服务。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主要方式:资料提供;适时点拨;方法指导;师生问答卡等。

 (3)促学

  内涵:促学是指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和督促的教学行为。从操作程序来看,“导学”先行,“助学”紧跟,“促学”贯穿于全过程。

  主要方式:促学按内容分,有学习目标促学、问题促学、激励促学、考卷促学等;按途径分,有集中辅导促学、小组活动促学、个别谈话促学等。

强化三个载体:(一案、一卷、一卡)

(1)学案设计:学案是自主学习的载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机地体现在学案上,做到学有方向,教有扶手。将预习检测题、小考卷等设计在学案之中。(内容包括:教师寄语、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自学解疑、组内质疑 、 组际交流、能者为师、适时点拨 、自我诊断、检测达标 、收获小结。)

(2)师生互动问答卡(便于学生及时质疑,可以生生解疑,师生解疑。)

(3)达标测试卷(正确诊断,及时补救)

“三为主、六环节”是我校第一次明确而响亮地提出的具体的教学模式,是太谷教学模式针对性提炼和嫁接。这个模式的提出,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堂教研的深入开展,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3年终总结
后一篇:学校情况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