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主六环节24字教学模式”解读
(2014-01-24 16:09:53)| 分类: 学校各种杂文 |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把我校推行的三为主六环节24字教学模式做一解读。
一、三为主:学为主体
1、学为主体:
即以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人,目标引领----自学检测(教师学案导引,检测反馈)-----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组内质疑、解疑、交流、学生自主展示)-----精讲点拨(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巩固训练(当堂检测)----拓展运用。
2、练为主线:
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有效训练,训练方式多样:测试、习题、探究思考、质疑解疑、听说读写、实验、操作、展示等。以学案、达标题、师生问答卡等为载体。
3、课堂为主: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二、六环节24字:目标引领---自学检测---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拓展运用。
六环节操作流程:
2、自学检测;这是一堂课的基础环节,大约5分钟。
主要是解答自学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听了别的同学的展示及老师的点拨后还迷惑的问题,和教师根据学生自我探究理解的程度,设置使知识拓展,使思维发散的悬念性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通过小组生与生,师与生的思维的碰撞,进而挖掘学生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师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达到高潮。
本环节是自学探究及合作释疑中获得知识的运用阶段,是知识理解的深化。教师重点讲学生易混、难懂、不会运用的知识点。
5.训练巩固;这是一堂课的检查和反馈阶段,大约10分钟。
三、该模式的操作与理解
1、自学检测:
此环节重在利用学案夯实最基础的知识,预习时间可安排在课前,也可随机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时间,并设计预习检测题进行预习检测,目的是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铺垫。
2、组内质疑: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师设计的探究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围绕教学目标把基本知识、重点、难点探究清楚。
3、组际交流
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提请其它小组解决,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小组之间的交流。
4、能者为师:共性问题的解决体现能者为师的精神,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也可随机进行点评,出示综合性的探究题以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组织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
5、适时点拨: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贯穿始终,有个别点拨、集中点拨等,也可以在组际交流时予以点拨,点拨重在抓住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生成知识形成能力。
6、巩固练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精心设计典型题目,数量不要过多,当堂完成,评阅可由小组互批、教师抽查、集中反馈补救等方式予以夯实。
发挥三种作用(即: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教学行为的作用)。
(1)导学
内涵:导学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一般包括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内容的辅导等内容。
(2)助学
内涵:助学是指教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所开展的学习支持服务。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主要方式:资料提供;适时点拨;方法指导;师生问答卡等。
(3)促学
内涵:促学是指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和督促的教学行为。从操作程序来看,“导学”先行,“助学”紧跟,“促学”贯穿于全过程。
主要方式:促学按内容分,有学习目标促学、问题促学、激励促学、考卷促学等;按途径分,有集中辅导促学、小组活动促学、个别谈话促学等。
强化三个载体:(一案、一卷、一卡)
(1)学案设计:学案是自主学习的载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机地体现在学案上,做到学有方向,教有扶手。将预习检测题、小考卷等设计在学案之中。(内容包括:教师寄语、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自学解疑、组内质疑 、 组际交流、能者为师、适时点拨 、自我诊断、检测达标 、收获小结。)
(2)师生互动问答卡(便于学生及时质疑,可以生生解疑,师生解疑。)
(3)达标测试卷(正确诊断,及时补救)
“三为主、六环节”是我校第一次明确而响亮地提出的具体的教学模式,是太谷教学模式针对性提炼和嫁接。这个模式的提出,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堂教研的深入开展,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