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虚伪的人不值得可怜
(2009-11-02 12:21:47)
标签:
自由权寒风逻辑解释冰柱衣食父母杂谈 |
我不是我,是一个类别的标志意义符号。
这样的题目往往会有些猎奇的关注,歧义在所难免。
这两天北方突然降温,寒冷异常。
昨夜回家,寒风呼,街与角,留有冰面和冰柱。
这两天甲流凶猛,人人自危,
学校不得已,以封校行为应对防控。
封校是对学生的,老师依然可以进出。
只是我们这些兼职班主任要在校门口值班,监控学生。
我的班是周六的14:00——21:00。
9个小时在寒风里站立。
有个疑问,在没有发现甲流病例的前提下,强制封校,有依据么?
法律上是否侵害了学生在课下的自由权?老师在休息日的自由权?
我不懂法,只是疑问。
都说学生和老师是学校的主体,
甚至有了学生,才会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为学校的衣食父母不为过。
道理似乎可以用逻辑解释通,
但意识很难转变。
影响全体学生的决策,据说只是领导拍脑子想出来的。
没有提前安排,没有预先通知,
更没有学生代表参加的交流。
1万多学生,只是符号,可以在决策上任意涂抹。
两件不相干的事情。
被我想象的关联起来。
我不止一次的标榜自己,喜欢冬季。
喜欢寒冷,喜欢刺骨带来的冷静和深刻。
相比夏的炎热,冬季是我迷恋的季节。
知道昨天,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虚伪、矫情。
昨天在寒风里的9个小时,我才理解了什么是冷。
透及心,冻彻骨。
而我以前喜欢的寒冷,最多时寒冷表面的华衣。
因为我是从温度如春的室内偶尔亲处寒冷的。
停留的时间短,足够我摆弄自己的矫情。
真正在寒冷里生活的人,对于冬季,是漠视的恐惧。
他们改变不了,所以异常向往温暖,比如冬之后的春。
有些学生朋友看到我路上的文字记录。
说,宋老师,看到你们路上的生活那么艰苦,我觉得你可可怜了。
我满满的羞愧。
我压根不值得可怜,因为我的生活压根就不艰苦。
先不说苦的感觉不是外人是自身,我喜欢自虐,
这样的旅行生活对于我,是自由,是极快乐的。
关键是这样的生活,我可以随时结束。
对于过程,自己拥有选择。
路上的一段时间,我可以天天吃干馒头与咸菜,我不紧张,不难过。
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可以随时选择吃大餐的,只要我愿意。
真正可怜的人是没有选择权的。
生活对于他们似乎只可以“被生活”。
而像我这样虚伪的人,不值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