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食的影像记忆

(2008-04-05 12:21:39)
标签:

情感

寒食的影像记忆 
寒食节的前夜,在夜色中舞蹈的路灯。翅,划破心,空灵于墨蓝。
 
寒食的影像记忆
 
寒食节的当天,挥手,别离,追忆介公的清柏铭志。
 
寒食节以其奇特的冷食习俗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乍暖返寒的春季,在这正是需要热食时节,人们要过寒食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选择了禁火寒食的生活方式。寒食是一种旧俗,时间在冬季后105日,因此寒食节又名“百五节”。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忠臣介子推,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寒食习俗似科在介休及距绵山不远的太原郡很盛行,寒食文化及介子推的故事在民间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出国流亡19年,曾割股以啖君。重耳返晋被立为君(即晋文化公)之后封赏功臣,介子推功不言禄回到夏县老家。公元前635年初春,介子推遂偕母来到介休(定阳县)小宋曲村姥姥家躲避。晋文公得知后让邻居解张带路到介休寻找,介子推拒受封赏,又背着老母亲隐住绵山岩洞中草衣寒食。晋文公迫使介子推出山以辅其政,带领众大臣来到佛爷峰下马泉,派人登山百般呼唤,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有的大臣向晋文公献计说:“介子推是位大孝子,如果三面点火留下下方,一定会背着老母出来。”结果奸臣孤偃、赵衰四面举火,正值春季风很大火越烧越旺,火着了三天三夜,堵住了介子推携母出山。晋文公又派大臣再次登山寻找,有人从大烧林岩洞中找到半张破草席。晋文公接过草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看后,晋文公悲痛万分追悔莫及,面对焚烧林余烟,不禁顿足哀嚎。随从大臣争相效法,哀嚎声响彻绵山林野(介公岭有哀号坡地名);为纪念这位忠孝双全的贤臣,下令将绵山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并把焚山这日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严禁在三天期间内生火煮饭,只吃冷食。这是历史上最先提出的寒食起源说,它已成为介休绵山独特的文化遗产。
第二年寒食节的次日,晋文公率领群臣登绵山祭奠,看到大烧林山谷内被焚焦的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他融景生性,想起介子推割股奉君时对他的希望:“我不求任何封赏,只愿您做一个清明的国君!”以及在焚烧林岩洞中找到破草席上介子推写的遗嘱;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表达对介子推的思念之情,把此祭日(初过寒食即冬季后106日)定为“清明节”。之后,晋文公曾率领文武随再次从下马泉登绵山悼念介子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