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飘香品五黄

标签:
李兴福黄鳝五黄端午美食食俗 |
分类: 非腐败吃喝 |
菖蒲飘香品五黄
(福寿永临,我疑为福寿永宁吧)
论味道,五黄中大黄鱼为上,雄黄酒最差,但印象最为深刻,这也证明了一条真理:失去的都是珍贵的。
前不久在斜土路荼陵北路的良轩酒家,品尝中国烹饪大师、海派川菜代表人物李兴福大厨的五黄宴,与传统的五黄大异其趣,却也是一次难得的美食体验。
(本帮糟鳝)
这天的丰宴,李大师是以黄鳝为主要食材烹制的,容我一一说来。梁溪脆鳝比较常见,但川味酥鳝不一定吃得到,李大师将鳝片在温油锅炸一下,然后移至一边,加盖微焖,待油温冷却后再按同法复炸,如此才使鳝片酥而不焦不烂,加料后鲜香扑鼻,川味浓郁。本帮菜中以前只有糟鸡糟肉糟钵斗,李大师此番推出本帮糟鳝是按糟法做的,移花接木了,别有风味。
热菜中的生爆蝴蝶片,是用活杀鳝片去皮后再上浆生炒的,黄鳝去皮绝对是一门手艺,活的黄鳝“捏不牢滑脱”,而况还要去皮,没有金刚钻,谁敢接这个活?福寿永临,一听名字就晓得是大菜。果然,中间是炒软兜,堆成一只背部高隆的甲鱼状,周边围一圈剥壳的蛏子,中间的鳝背段排列得像一个福字,周边的蛏子,谐音子子孙孙,诙谐地表达了这道菜的意蕴。
淮鱼干丝就是扬州菜中的大煮干丝,不同之处在于改用鳝丝代替火腿与鸡肉,汤是用油炸过的鳝骨吊成,汤色乳白,豆香浓郁,鳝味清鲜。
抽梁换柱这个菜名一听就明白了,长两寸半的鳝筒,将鳝骨抽去后,中间再用虾茸加笋丁塞进去红烧,芡汁浓郁,深得红烧菜的神韵。青龙白虎丸的名字听起来比较生猛,其实菜品无比温柔,一条丝瓜围着一个鳝肉与虾肉做成的丸子,丸子表面蘸满了火腿末,汤色清鲜,食材鲜嫩,作为汤菜,它是超一流的,格调也相当高。
当然,为了凑成五黄的数目,李大师还上了其他几黄,比如脆皮黄瓜、鲍汁黄花菜、干烧大黄鱼和黄金肉。
(这个,不必说了吧)
黄金肉是油炸的,外脆里嫩,有点像上海人熟悉的桂花肉,但李大师提请我注意:“不能小看它朴素的外表,它是宫廷菜啊!”
是吗?李大师进一步教育我:黄金肉又叫油塌肉片,用猪身上最嫩的里脊肉制作,是满族古老的宫廷风味名菜,曾被列为满族珍馐第一味。自清朝建立以后,每临大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须要上黄金肉。
“这道美肴,据说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创制的呢!”李大师说。“努尔哈赤在青年时,曾流落到辽宁抚顺一带,在一位女真部落首领家中当伙夫。在一次首领宴请宾客时,他发现菜肴准备不足,就将切好的里脊肉裹上蛋黄液,入油锅迅速颠炒后装盘送上。主宾首领尝后大加赞尝,自此,努尔哈赤遂得提擢。
后来,努尔哈赤发迹为后金建立者,成了清朝第一个老祖宗,于是每逢盛典,必令先上黄金肉,并当众讲述这段故事。”
哈哈!故事总归是故事,但黄金肉确实值得一尝。
(黄金肉,据说跟努尔哈赤有关,哈哈!))
翻看菜谱,小暑未至,良轩酒家已经准备了一套丰盛的鳝鱼菜肴,比如炝虎尾、红烧马鞍桥、炖生敲、宫保鳝背、蒜茸鳝卷、叉烧鳝方、皮条鳝条、合川鳝卷等。还有些菜名取得很有诗意,比如双龙出海、鞭打绣球、龙卷风爆、龙抱凤蛋、子龙脱袍、雪中送炭等,要吃了之后才知道。有一道菜——煨脐门,有点奇怪,请教了李大师才知道原来只取黄鳝肚脐眼(其实是肛门吧)前后约三寸长的一段,这个部位最肥嫩,一条黄鳝只有一段,故而要凑满十几条才能煨制一盘,所以必须事先预订。至于价格,我是不敢问了。
(生爆蝴蝶片)
(青龙白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