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2008-11-05 15:39:24)
标签:

河南

云台山

丹霞地貌

峡谷

王维与张良

旅游

分类: 像煞有介事地生活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云台山全景)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云台山主峰茱萸峰)

 

“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林冠幽、以史诲人”,这是人们对云台山的夸赞,也概括了这座大山的文化和自然内涵。与国内许多名山相比,云台山看上去并不高耸,也不险峻,它位于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太行山南麓,豫晋省界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这几顶帽子戴在这座山上,想必它“大有来头”吧。深秋,弯弯的山道两边,银杏树叶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美丽的金黄,我与几位驴友一起走近它,向它致敬。

当地旅游部门在景区入口处盖了一片很长的平房,是游客等待乘坐旅游大巴的车站,如今大家都注意环保了,如果不坐达到欧盟3排放标准的车子就不能进去。很快,车子在红石峡前停下,这里是云台山的核心景区。此外,还有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猕猴谷、茱萸峰、叠彩洞、万善寺、百家岩等数个景点,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也很有吸引力,那得看你有没有时间和体力去玩了。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云台山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以峰谷交错、绝壁林立与飞瀑流泉、清溪幽潭为特色,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红石峡)

 

红石峡也叫温盘峪,是两座大中间形成的峪谷,性质与浙西大峡谷等相似,但这里属于丹霞地貌,所以满眼都是铁红色的岩石,红石峡也因此得名。但红色的岩石被覆盖着绿色植被后,色彩相当浓烈,加上秋天的金色阳光慷慨的泼洒,两边山崖一边有一边无,反差很大。据说这里夏日凉爽宜人,不少游客进入峡谷底部时被冻得浑身发抖。而到了滴水成冰的寒冬,这里的植物却依然苍翠欲滴,大风吹不起来,气温要比山外略高几度。

红石峡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写诗夸道:“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

穿行在峡谷里,只有一条道可走,大家都得顺着一个方向,蚁行在山崖上开出的狭长山路上。有时候,还得从半人高的“老虎口”下面穿过去,尝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味道。有时候呢,又像是被一个黑压压的大屋顶笼罩着。目接手抚之处,身边一片片像书本那样的岩石,按同一方向排列,棱角分明,一块叠一块,紧密无间,似乎抽出一块来,就可让上面叠压着的“砖”纷纷倒下。有的片岩,被风化得马上就要掉下来,而事实上呢,你根本别想撼动它。千万年来,它们就是这样排列的,历经风雨,从来没有改变模样——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游客都在峡谷里穿行)

 

我们一边忙着拍照,一边欣赏沿途景观,眼前的景观,一会儿曲径通幽,一会儿豁然开朗,一会儿山穷水尽,一会儿又柳暗花明了。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了一组“九龙溪”,每个潭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是水的深浅和水中的巨石造就了各自性格。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看上去那块夹在两峡之间的大石头随时都会掉下来砸在某个人的头上。再往远些,只听到巨大的轰鸣声,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此时,山峡两侧高山耸立,恰似一个石阙,正好是云台山的西大门。

游完全长1500米的红石峡,所需时间大概就有一个半小时,但因为基本上都在一个海拔高度行进,小有起伏,所以也不累。

 

穿行在云台山的腰带上

(红石峡大瀑布)

 

走出红石峡,就来到了子房湖,相传西代时的张良曾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隐退至此,因张良字子房而得名。此湖水面积800亩,两岸青山对峙,夹一带绿水,如诗如画,醉透游人心扉。湖面上还可以乘坐快艇,劈浪奋进,左摆右晃,也是让人兴奋得尖叫的游戏。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整尊大佛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面相、垂肩的双耳、交合的双手、盘坐的双腿,而且座下是莲花状的山丘。

接下来,我们坐上旅游大巴,穿过十八个山洞,登上了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茱萸峰俗名小北顶,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历史上,这里还是僧道修行的圣地。景点开发前,山上人迹稀少,故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树红豆杉、五角枫树等珍稀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3%。相传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但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在唐代,交通工具还相当落后,从山脚登峰,没有三五天根本不行,而王维这个养尊处优的诗人是吃不起这个苦头的。我想诗中所说“遥知兄弟登高处”,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实地考察”,而是获知兄弟在此登高,那么他就在长安表示一下思念之情而已,这样也比较符合实际。当然,为了增添景点的神奇色彩,导游小姐的解说总是夸张的。

我们登上峰顶,极目远眺,远远地看到一条灰黄的长线,听人说,今天天气好,所以看得到黄河。再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正说笑间,山顶上倏忽间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咕嘟嘟地涌出,秋阳随即被遮隐了。再过十分钟,整座山峰被浓密的云雾所笼罩,从照相机的镜头看出去,一片白茫茫。

据说峰腰有一个药王洞,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不过我们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去。附近还有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墓、万善寺、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地等人文景观,也因为时间关系,去不成了。还有像刘伶醒酒台、康醉剑池、张良钓鱼台等,多半是穿凿附会而来,并没太大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