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
(2008-07-21 11:26:53)
标签:
寄存物品洋酒雪茄啤酒杯钱包贫富差别杂谈 |
分类: 像煞有介事地生活 |
寄存
我告诉你啊,一般社会饭店里的茶叶不仅品质极差,而且保管也很马虎。我亲眼目睹好几回了,黑古隆冬外加特别潮湿的一个小房间里,一个大麻袋一扔,装的就是茶叶。服务小姐想到要了,自己去装一罐。这种茶叶,在大通路茶叶市场贱如粪土,但在菜单上可就身价百倍了。一壶茶,不收你二三十元,老板就是傻瓜一个。问题是这茶的味儿根本不行,倘若以茶代酒的话,一桌菜全毁了。所以我去饭店吃饭,一般就在家里预先装些茶叶,进了包房跟服务小姐打声招呼:“茶资不少你一分钱,但我喝自己带来的茶。”
重庆朋友老李到上海来公干,我招待他时就事先在家里装了一小撮雨前龙井。一泡,老李大加赞赏,不过老李又嫌我这个办法过时了,“我在我们报社左近的那家茶楼里存有一个锡罐,贴一纸条,写上我的姓名。这是我专用的茶叶罐,每次叹茶,不用多说,小二就给我泡一壶专享的碧螺春。”老李原是苏州人,二十三年前去山城发展,喝家乡茶的习惯不能改变。
他还说,他的好几位同事在那里挂一饼普洱茶,每次由小二掰一小块来泡饮。小半年过去,满月已成新月啦。
其实我们这种喝法纯属小儿科,你看那些个大款啊,某某年份的洋酒一点就是一打,喝一半,另一半就寄在酒店的玻璃柜里,瓶脖子上吊一张名片,赛过文革时挂牌挨斗,显摆意图昭然若揭。
现在有些高档的酒店里设有雪茄吧,你看那些在斑马皮沙发上坐无坐相的大款,在那里吞云吐雾、装模作样的样子,真是丧气得很呐,可是一点也不耽误他们将来自南美的上等雪茄寄存在雪茄柜里。柔柔的灯光那么一打啊,什么叫成功人士,这就是最好的注释了。
上海汾阳路上有一家德国啤酒餐厅,我看到走廊里有一橡木柜子,挂了一长溜陶瓷杯,都是一升装的规格。服务员告诉我,那是老外寄存在这里的,他们爱用自己的杯子喝啤酒,据说这样才能找到在家的感觉。还有一个老外更逗,从德国科隆带了一套银餐具寄存在餐厅里,每次就餐,让服务生拿来摆上,那是一套产自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水晶柄刀叉,划拉德国香肠可是大材小用了。
过去上海郊区的茶馆有一个好传统,茶博士很乐意替老茶客保管紫砂壶。这种紫砂壶虽说算不上精品,但也不差。茶博士每天上了门板后,会将紫砂壶泡在一个木桶里,浇上沸水,一夜过后,再细细擦干净。经过他这么经年累月的保养,茶壶的包浆真是温润如玉了。老茶客拿这样的紫砂壶喝茶,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所以嘛,寄存什么,店家又如何保管,这不仅是商业问题,还是一个人文环境问题。我说远了啊,见笑见笑。
说起寄存,我倒又想起一件事来。二十年前,我在原单位里兼任工会干部,有一次送两个退休职工到丹阳农村。他俩老没有儿女,只有一个侄子在乡下务农,所以他们想在山清水秀的故乡安度晚年,也是情由可原的事。到了那里只过了两天好日子,接下来伙食就一天不如一天。要命的是,他们一不小心将一个手绢包露在侄子眼前了。不错,那是一叠花花绿绿的钱。不久,侄子认为,这个手绢包最好寄存在他家的柜子里。俩老想想也是,掖在自己身上也不是长久之计,交了。一个月后,老头子想去镇上看病,向侄子要点钱,侄子感到非常诧异:你们什么时候给我钱啦?我根本就没见过什么手绢包嘛。
那真是五雷轰顶,俩老差点噎过去,所以我又被一个求急电话叫去处理此事。我跟他们的侄子挑明:这可是老人家积蓄了一辈子的养命钱,你可不能不不响地拿走。如果不承认的话,我就要报警了。家丑外扬,对你绝对没有好处。
最终,在我一番政策攻心后,侄子低下了头。第二天我将俩老接回上海,两叶可怜的黄叶在家乡飘了一圈后,最终难以归根。